词条 | 注子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注子分类:【传统文化】 古代酒器。又称“酒注子”。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壶状,故而又称“酒壶”。用金、铜或瓷制成,另有注碗,注子可坐入注碗中,称之为“温酒”。始于晚唐,盛行于五代至宋元时代。唐李匡义《资暇集?注子偏提》:“元和初,酌酒犹用樽杓。……居无何,稍用注子,其形若营,而盖、嘴、柄皆具。大和九年后中贵人恶其名同郑注,乃去柄安系,若茗瓶而小异,目之曰偏提。”现在,农村的一些地方仍用它。 宋代瓷壶的一种。与注碗配套使用,为一组盛酒、温酒用具。五代时已盛行,宋代南方瓷窑普遍烧制。以景德镇窑青白釉制品最精,造型多仿金银器式样,注流细长,宽柄,注身有瓜棱形、多方形等,以瓜棱形较多见。北宋早期的注子多有盖,盖上多饰以狮纽,狮体形象生动。安徽宿松、江苏句容、江西南城及湖北麻城等地宋墓中,曾先后出土有成套注子、注碗。参见“注碗”。 唐宋间酒壶的一种俗称,为壶的一种样式。明代李日华《紫桃轩又缀》说:“吴俗呼酒壶为注子,按《周礼》以注鸣者,暂注味也,鸟喙也音咒,古人用壶以大口泻,而今人加以长喙如鸟?然,故名注子。”唐代注子有越窑青瓷、邢窑白瓷、长沙窑釉贴花、釉下彩绘及郏县窑黑釉蓝斑等,造型为注身丰满圆浑,短流,一侧有柄。宋代南方瓷窑多烧制注子和注碗成套的酒具,以景德镇窑青白釉最精,注流细长,宽柄,注身有瓜棱形、多方形,器形多仿金银器式样烧制。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