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洞沟古墓群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洞沟古墓群

分类:【传统文化】

高句(gōu沟)丽王室(公元2世纪末至7世纪初)及贵族墓地。在今吉林省集安县洞沟(亦称通沟)平原上,故名。墓约近万座,规模悬殊。早期多为山形石冢,初以碎石、砾石堆积,称积石墓。稍后以条石砌筑四周或筑成阶坊式,以将军坟、太王陵、千秋墓等为代表。将军坟边长31.58米,高12.4米,以巨形花岗条石垒筑成7级截尖方锥体,誉为“东方金字塔”。坟早年被盗,墓主、年代待考。太王陵为高句丽19代永太王谈德陵墓,其形制与将军坟相似,然规模更大。边长66米,残高14.8米。陵顶曾出土灰色莲瓣纹瓦和“愿太王陵安如山固如岳”文字砖等。晚期多为土冢石室壁画墓。壁画前期多描绘墓主宴饮、娱乐、出行、狩猎等,后四壁则绘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藻井绘女娲、伏羲、日月星辰等,舞蹈墓、角抵墓、三室墓、四神墓、五盔坟4号、5号墓等最为著名。广开土王碑(亦称“好太王碑”),碑文1800余字,记叙立国神话及先王业绩,书体在隶楷之间,颇受后世书法界推崇。人像石刻立于一积石墓右侧,约刻于公元4世纪,高104厘米,宽54厘米,单线阴刻,正面半裸,为我国迄今仅见高句丽人像石刻,为研究高句丽王国历史文化重要实物例证。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东通沟河畔及附近山麓、河谷和平川。为中国高句丽(前37―668)墓群。据1966年统计,共有11300座,今存7160座,数量之多,为古墓葬群所罕见。墓葬排列有序,而规模大小悬殊。有石墓、土墓两类。石坟年代较早,初以碎石堆成,称积石墓,稍晚者以石条砌筑,大者建成台坛式。其中规模最大的为太王陵、将军坟、千秋墓等。太王陵为高句丽第十九代永乐太王谈德的陵墓,约建于四世纪末至五世纪初,呈截尖方锥式阶坛形,边长66米,残高14.8米,每边各有5块巨石为倚护。墓顶曾出土灰色莲瓣瓦当和印有“愿太王陵安如山固如岳”字样砖,当为墓上享殿等建筑遗物。长寿王陵“将军坟”约为五世纪前叶建造,亦呈截尖方锥体,边长31.58米,高12.4米,共七级,以巨大长方形石条垒成,每边各有3块巨石为倚护。墓室呈正方形,长宽各5米,高5.5米,存有两组石棺座,顶部以整块巨石覆盖。墓顶有瓦砾、铁链,亦当建有享殿之类建筑。土墓年代较晚,外以黄土培封,内以石料砌筑,有单、双、三室之分。墓室多方形,顶部以石料砌成穹顶藻井。墓群现已发现近20座绘有壁画,前期壁画多画于粉白壁面上,著名者有四世纪末五世纪初的舞俑墓、角?墓,五世纪的洞沟第12号墓。舞俑墓墓室南壁绘六名男女在七名歌手伴唱下翩翩起舞,长袖飘垂,舞姿优美。 角?墓墓室东壁绘两壮汉在大树下奋力角?,一老者旁观,神态活现。洞沟12号墓绘有房舍、家居、庖厨、厩舍、礼辇、舞乐、作画、射猎等画面。六世纪的晚期作品,多直接绘于石面。墓室四壁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为主题,藻井以伏羲、女娲、飞天和日月星辰为主要内容,各种飞天形象婀娜多姿,凌空奏乐,线条流畅,五彩缤纷,艺术表现力极强。个别画面上嵌饰鎏金铜片、绿松石,金碧辉煌,显示出对豪华富丽的艺术追求。冉牟墓中有一篇隶书题记,全文800余字,可辨识约350余字,系六朝写经书法风格,内容涉及高句丽职官制度、人身隶属关系、社会阶级等级等情况,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多年来墓群中出土文物数千件,包括金、银、铜、铁、铅、陶、瓷、玉、石、丝、麻各种质料制成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武器、马具和装饰品等,为研究高句丽社会生活和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高句丽古墓群。在吉林省集安市。原称通沟甸子。东起太王乡下解放村,西至麻线乡安子沟门,东西长16公里,南北宽2―4公里。据1965年统计,有古墓11258座,范围之广,墓葬种类之多,数量之众,内涵之丰富,都堪称中国少数民族古墓群之冠。古墓可分为石坟、土坟两大类,石坟早,土坟晚。墓群划分为6个区:下解放墓区、禹山墓区、山城下墓区、万宝汀墓区、七星山墓区、麻线墓区。这些古墓对研究高句丽历史和社会生活具有重要价值。196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3:4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