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测不准关系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测不准关系分类:【文化精萃】 是1927年3月由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提出的,它是微观世界所特有的基本关系,可表述如下:对于一个粒子的位置X所测量得到的数值的不确定性(即误差△X),同时它的动量(P)所测量得到的数值的不确定性(△P)的乘积与普朗克常数(h)是同一数量级,即△X?△P≈h,这意味着位置和动量是不可能同时准确地测量的。要准确地测量其中一个,就不得不失去另一个的精确性。对于能量(E)和时间(t)的测量的不确定性也存在类似关系:△E?△t≈h。测不准关系不仅反映了对微观粒子测量过程本身所具有的重要特征,即测量仪器对被测量对象的影响和干扰,而且也揭示了微观粒子的普遍特性――波粒二象性,测不准关系是波粒二象性的必然结果。 测不准关系在科学上和哲学上曾多次引起讨论。有些科学家和哲学家认为,微观世界的性质不能用空间、时间的关系来决定,把这种关系看成是对微观粒子认识设置的极限,并叫作“测不准原理”。另一些科学家和哲学家则认为,测不准关系并不限制我们认识微观世界的客观性质的可能性,它仅仅是应用经典物理学的模型来描述微观粒子时的适用性量度。属于微观世界的现象,也是在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着的,但它和宏观世界中现象的进行方式完全不同。关于测不准关系是反映单个粒子的性质,还是反映多个粒子的统计性质;认识工具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都还有争议,需要进一步研究。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