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浑天说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浑天说

分类:【传统文化】

我国古代宇宙学说之一。据马王堆汉墓帛书《五星占》五星行度观测记录,考知先秦已有浑天说。《张衡浑仪注》(作者待考)为浑天说代表作,此书云:“天转如车毂之运也,周旋无端,其形浑浑,故曰浑天。”“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度之一,又中分之,则半覆地上,半绕地下,故二十八宿半见(现)半隐。”浑天说中宇宙无限思想值得重视。如张衡《灵宪》:“过此而往者,未之或知也。未之或知者,宇宙之谓也。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浑天说视全天为球形,主张天地的形状和结构均似鸟卵。天大地小,天包着地。日月五星皆附于天球而运行,此与现代天文学天球概念接近,在天地形状、天体运行等方面较“盖天说”进步。浑天家所创浑天仪能较清楚观测、演示天象,故在哥白尼学说传入之前,成为我国宇宙结构权威学说。

中国古代关于字宙学说之一。东汉天文学家张衡所著的《浑仪注》是浑天说的纲领性文献,它承认大地是个球形,天也可以转到地下去的说法,比起盖天说来,是个巨大的进步。但它也有缺陷,如“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以及论说中还保留着盖天说的“凡日景于地,千里而差一寸”的错误说法。后来,随着科学的发展,浑天说逐渐得以完善。如认为地球浮在气中,因此有可能回旋浮动,这就是“地有四游”的朴素地动说的先河。尤其是唐一行等举行大规模的子午线测量,彻底否认了“日影千里差一寸”的传统说法后,浑天说便完全取代了盖天说,一直到哥白尼日心说传入我国之前,成为我国古代关于宇宙结构方面的权威性正统理论学说。另外,浑天说不仅是一种宇宙学说,而且还是一种类似现代球面天文学观测及测定天体视运动的计算体系。因为它认为全天恒星都列布于一个“天球”上,而日、月、五星则附丽于“天球上运行(这与现代天文学的天球概念十分接近),因而浑天说采用球面坐标,如赤道坐标系,来量度天体的位置,计量天体的运动。在我国古代,对于恒星的昏旦中天、日月的运行、五星的顺、逆、去、留运动形态,实际都是采用浑天说体系来描述的。浑天说可能始于战国时期。屈原的《天问》:“圆则九重,孰营度之?”中的“圆”,有的注家认为就是天球的意思。西汉末扬雄在《法言?重黎》篇里说:“或问浑天。曰:落下闳营之,鲜于妄人度之,耿中丞象之。”扬雄是在和“盖天”对照的情况下说的这段话。这是目前所知最早出现“浑天”一同的文献。由此可知,西汉已有浑天说及其“浑天仪”这种观测仪器了。

秦汉时期的一种关于宇宙结构的学说。西汉落下闳首创,东汉张衡使之成为完备的体系。认为天地浑然一体,类似鸡子或弹丸,其形浑浑,故曰“浑天”。地如蛋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天和天上的日月星辰每天绕地旋转一周,总是半见于地平之上,半隐于地平之下,北极正北出地36°,南极正南入地36°。浑圆的天体不是宇宙的边界,“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在地心说中表述了宇宙无限性的观念。

中国古代的一种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理论。汉代张衡认为“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中黄,弧居于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浑天仪图注》)。天是一个整球,总是半见于地平之上,半隐于地平之下。天和天上的日月星辰每天绕南、北两极不停地旋转,北极在正北出地36°,南极在正南入地36°。认为浑圆的天体并不是宇宙的边界,“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灵宪》)。从而表述了宇宙无限的观念。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它以自己的体系成功地解释了若干自然现象,在认识天地结构上前进一大步,对后世产生了影响。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4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