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乌贼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乌贼wuzei无脊椎动物,软体动物门,头足纲,乌贼科。体呈袋形,背腹略扁平,侧缘绕以肉质狭鳍。头部发达。有1对大眼,结构极为复杂,与高等动物的眼近似,头顶有口,内有角质颚2个和齿舌。口的周围有腕10条,其中2条触腕与体同长,顶端扩大如半月形勺,上面生许多小吸盘; 其余8条腕较短,上面生有4列吸盘,均有角质齿环。在腹面,头的下方有1个锥状肉质漏斗(又称水管),为生殖细胞、排泄物、水、墨汁的出口,也是主要的运动器官。贝壳呈扁舟状,很大,后端有针或无针,埋没在外套膜中,通称乌贼骨,中药称为“海螵蛸”,质地轻松,具有支持、保持平衡和帮助身体在水中沉浮的作用。体色苍白,皮下有色素细胞,因而出现色泽不同的各种斑点。体内墨囊发达,遇敌即放出墨汁而逃避,故又称墨鱼。每年5~6月间产卵于海藻及其他物体上。肉厚味美,供鲜食或干制。种类较多,我国南北沿海常见的为金乌贼(Sepia esculenta)和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后者产量较大,是我国四大海洋渔业之一。乌贼干制品称“墨鱼干”,无针乌贼干制品称“螟蜅鲞”,两者雄性生殖腺干制品称“墨鱼穗”,雌性缠卵腺的干制品称“墨鱼蛋”,都是著名食品。眼球,墨汁等又是工业原料。
乌贼无脊椎动物,软体动物门,头足纲,乌贼科。身体像个口袋,背腹略扁平,侧缘围绕肉质狭鳍。头部两侧各有1个大眼;头顶有口,口的周围有腕10条在腹面,头的下方有1个锥状肉质漏斗,为生殖细胞、排泄物、水、墨汁的出口,也是主要的运动器官,可向前后弯曲。利用喷水的反作用力,能快速向后或向前游动。内贝壳1块呈长椭圆形,埋没在外套膜中,俗称乌贼骨,中药称“海螵蛸”。内贝壳的质地轻松,具有支持、保持平衡和有助身体在水中沉浮的作用。体内墨囊发达,遇敌即放出墨计而逃避,故又称“墨鱼”。肉厚味美,可鲜食或干制。我国南北沿海常见的为金乌贼(Sepia esculenta)和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maindroni)。金乌贼干制品称“墨鱼干”,无针
乌贼cuttlefisher又称乌鲗,通称墨鱼。头足纲,乌贼科(Sepidae)。体宽大,胴部呈袋形或盾形。背腹扁。圆鳍型。头发达,长有5对腕,其中较长的一对为触腕,能缩入触腕囊中,其他4对腕粗而短。腕吸盘通常4行。头部二侧具发达的眼。内壳发达呈舟形,石灰质,多数种类在壳的末端具骨针。体色苍白,皮下有色素细胞。具墨囊。中国沿海有10余种,常见种有金乌贼、无针乌贼、针乌贼等。分布于热带和温带盐度较高的海域。游泳能力极强,肉食性。遇敌时,能释放墨汁而逃避。每年春夏季游于浅海藻类丛生处产卵,卵群形似葡萄。是中国四大海洋渔业之一。体可鲜食或干制,雌性缠卵腺干制品称墨鱼蛋,是名贵海产品。内壳又名“海螵蛸”,可作中药。墨汁除药用外,还能作颜料和油墨。 乌贼头足纲乌贼目乌贼科,又称墨鱼、乌鲗。中国4大海产品之一。全球乌贼科有3属100余种,开发利用的约10种。中国有10多个种。体分头、足和胴3部分。头前和口周具10只腕,腕上有4行吸盘。胴部似盾形。内壳发达、石灰质。体色苍白,有墨囊。乌贼营养丰富,100 g肉含蛋白质13 g~17 g。可供食用、药用及作颜料。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