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浸种催芽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浸种催芽分类:【中国民俗】 留的种子一般要求风干洁净,颗粒饱满。皖西一带要做“稻部子”,将部子悬挂通风处。安庆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喜用稻草编成的密封形草桶子装留稻种,悬挂在通风干燥的屋梁上。70年代,改用土仓或篾团存种。80年代农家则用缸罐贮存种子。皖南地区,农家所选的种子晒筛净后,用红布袋装,悬挂梁上,或用坛、罐盛装密盖。在选种过程中,忌妇女插手,忌说不吉利的话,忌在装有稻种的箩上架腿或坐。 皖西、皖中一带,农家多在春分、清明间浸种催芽。浸种时,将装有种子的“筛子”浸入水中,以后捞起催芽,现改为盐水浸种。安庆地区农户,在稻芽撒田时,留存少许磨成面粉(另加一些米粉),做“谷芽粑”吃,以甘甜的味道来预测年成。沿江的贵池等地,习惯在清明前做秧田,以“二月清明莫上前,三月清明莫退后”作催芽播种的时间标志;谷芽撒入秧田后,日关水,夜露秧,起到保温催苗作用。贵池、棠溪等地种花生时,先要将一些花生种剥壳放在大路上,让人踩踏,以求“籽籽饱满”。宣城地区农户,播种前家庭主妇要下一碗面条,再加一个糖蛋,双手捧拾撒种人,并要说“一颗种子下地,万担谷粒归仓,一年比一年强”的吉祥语。皖南地区的泾县一带,播种水稻时,要在盛谷种的箩筐内放一桃枝,寓意“驱邪”,预兆下种秧旺。其他大部分地区在清明前后开始浸种,入浸两天后,要放在稻箩内发芽,并插上柳枝,名曰“板青”,以期稻子发芽茂盛,清除虫害。稻子下田后,将柳枝插在秧田旁,祈求不生青苔,预兆秧苗发芽长高,并告诉路人,水田已育苗,牲畜要管理好。有些地方,撒种育苗时,有意留下数个稻芽,做成芽稻粑粑,拿到田头烧香放鞭炮,请“秧田菩萨”。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