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清史稿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清史稿

分类:【文化精萃】

纪传体史书。近代赵尔巽主编,廖荃孙、柯劭?总纂,袁金纡、金梁校印。初印本为关内本,五百三十六卷;重印本为关外二次本,五百二十九卷。其中本纪二十五卷,志一百四十二卷(重印本为一百三十五卷),表五十三卷,列传三百十六卷。记事范围上起清太祖努尔哈赤建国称汗(1616),下至宣统三年(1911)清灭亡,共296年的史事。主要取材于《清实录》、《清国史》、《圣训》、《大清会典》、《清文献通考》、《东华录》、《光绪实录》、《清史列传》、《碑传集》等史书,有些史料比较罕见,颇有价值,是研究清史不可缺少的重要参考资料。但编纂者宣扬封建统治正统观念,谩骂革命,鼓励复辟,错讹重复,多有出现。有1942年上海联合书店据关外二次本修改精装影印本,1977年中华书局据关外二次本标点重印本,并附他本异文;后者是目前流行的比较完善的版本。

最后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近人赵尔巽主编。民国三年 (1914),袁世凯政府设立清史馆,以前清大臣赵尔巽为馆长,缪荃孙、柯劭?等为总纂,民国初年的知名专家多被网罗在内。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于在1927年编成初稿,因为年届八十四的赵尔巽想在临终前看见成书,故急忙赶印。但才开始发行,南京国民政府便根据故宫博物院院长易培基的呈请,将其列为 “禁书”,理由共有十九项,主要为:一,反革命; 二,蔑视先烈; 三,不奉民国正朔; 四,列书伪谥;五、称扬诸遗老,鼓励复辟; 六,反对汉族; 七,为满清讳。原来,清史馆主持者虽然生活在民国,却以满清遗老自居,故其在 《清史稿》 中,坚持忠于清朝的立场,如将武昌起义写成 “革命党谋乱”和 “兵匪构变” 等。尽管如此,《清史稿》 的史料价值还是客观存在的,即使在体例上,也有所创新,如增设 《交通志》、《邦交志》、《畴人传》 (科学家传) 等。南京政府曾派专人负责修正 《清史稿》 中不妥当的字句,预备刊正后即解除禁令,但不久抗战爆发,此事也就搁浅。抗战后,南京成立国史馆,又将修改 《清史稿》 的事情提出来讨论,但尚未讨论出结果,国民党政府在大陆的统治便崩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清史稿》 被自然解禁,但其地位同 “二十四史” 一样,都只是史学参考书。需要指出的是,《清史稿》并非 “正史”,因为 “正史” 都是经过帝王或官方认定的,《清史稿》一问世便被列为 “禁书”。而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更无所谓“正史”一说,故 《清史稿》 只能算是按照 “正史” 体例即纪传体撰写的一部清史。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0: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