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温莎古堡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温莎古堡分类:【文化精萃】 伦敦西的温莎堡是英国众多古堡中规模最大、吸引游人最多的一座。素有“王城”之称的温莎堡已有近千年历史,自十一世纪以来,一直是历代英王的行宫。每年英王都带着大队仆从来这里几次。古堡座落在泰晤士河边的一座1百英尺高的山岗上。这里最早是个被称为“温杜塞拉”的村落,1070年,威廉为了保护泰晤士河这条水上通道,在此大兴土木,营建了温莎堡。后经历代的不断营建,方为今日的规模。温莎堡分为“上区”、“下区”两部分。上区为王室宫殿、宾馆、宝库等。击中纳尔逊的那颗子弹、1945年日军在新加坡投降时给蒙巴顿的战刀等许多珍贵文物均存放在“上区”的宝库中。最热闹的是每年四月,女王都要在这里大摆宴席,邀请各界名人。地位高者,还可在此住上一宿。在“下区”有两座著名的教堂――圣乔治教堂和阿伯特教堂。前者始建于十五世纪,为雄伟的哥特式建筑,仅次于伦敦的威斯敏斯特教堂。阿伯特教堂是为纪念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阿伯特而建。两座教堂中埋着许多英王的尸骨。温莎堡中央的高地上,有建于十二世纪的圆塔,1660年以前,圆塔是关押王室政敌的监狱。圆塔旁还有一座小高塔,顶上有旗杆,每当英王驾到,便在此升起王旗。古堡内还有一个“大圆桌”,传说这里五世纪的亚瑟王与他的骑士们开过会的地方。莎士比亚也曾应伊丽莎白一世女王之邀来过古堡,并写出了他的著名剧作《蕴莎的风流娘儿们》。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