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源和洋行广告月份牌中的改良旗袍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源和洋行广告月份牌中的改良旗袍分类:【风俗文化】 杭雅英是活跃在20世纪20―40年代上海的一位月份牌画家,也有人称他为装潢艺术家,之所以有这样的称呼,是因为月份牌主要的用途是用来进行广告宣传的,是宣传画的一种表现形式。月份牌最早出现于清代光绪年间,画面上附有年历及节令表,题材上多以美女为主要形象,并画上商品或商号,在年终岁尾时随商品赠送客户,商号借此也推销了商品。 仔细看月份牌上,“时装美女都以民国初年的名伶、名演员为模特……身着当时妇女流行的服装――从清末的衫袄裙装、20世纪20年代的改良旗袍,到新潮摩登的西式洋装打扮”。(宋家麟著《老月份牌》第4页)月份牌就像一面镜子,清楚地向我们展示了当时流行服饰的社会风尚。它作为宣传广告,对当时时尚所起的推动力也是毋庸置疑的。30年代中月份牌上女子的服饰类型多种多样,旗袍、裙装、长裤、泳衣……但最动人心弦的还是那能展现中国女子秀美身材的旗袍。月份牌中表现旗袍的数量也是最多的,它恰好反映了旗袍流行变化的主要进程。 旗袍原为满族女性的服装,在浓厚的封建礼教氛围中表现为腰身平直、长拖及地、无领,外加小围巾,丝毫没有女性的曲线。20年代初,旗袍虽在边、袖、襟、领等处作了一些改动,但还是旧式的宽大平直风格。到了20年代后期,由于西方文明对古老中国文化的撞击,出现了改良旗袍。首先体现出的显著特点就是腰身瘦窄,并加上了立领,侧斜襟,高开衩,旗袍出现了崭新的面貌。这种修身旗袍被称作“改良旗袍”,使中国女性看起来更具有典雅、含蓄、沉静之美。 图中的女子穿着的就是非常时髦的改良旗袍,不仅造型新颖,在面料上也大胆改革,一改传统的织锦缎、丝绸面料,选用轻薄、透亮的涤丝面料,非常讲究层次感。里面的衬裙也不马虎,衣裾上绣着精致的蕾丝花边,可以说用西洋的材料、中国的工艺制作出最时尚的衣装,以至在今天看来仍不落伍。红白编织的高跟皮凉鞋则是纯粹的舶来品,再加上画中女郎坐的沙发、桌子上摆的台灯、喝的红酒……都是西方的物品,这就是20年代时尚中人优雅的生活模式。 从20年代到40年代间,旗袍的流行样式不断变化。首先是将原本适中的长度缩短至膝下,袖子缩短至刚刚遮住肩头,但是这种款式造成社会的很大舆论,于是在1931年,旗袍又开始变长,长至拖地,在穿上高跟鞋后几乎看不到鞋子。袖子也从肘部渐渐上移,直至无袖,腰身也随之更加合体。下摆开衩的变化也是由最初的膝下直到1933年后流行的开到臀下的大开衩。最初的领子也为高领,高到遮住两颊,然后突然又以低领为时髦,待低至几近无领时又将领子加高;袖子也是从宽宽大大改为瘦得刚好贴着胳膊,时而长至手腕,时而短至肘部,后来干脆没有袖子。在几十年中,旗袍的每一种变化都令人感觉焕然一新! 杭雅英先生恐怕也不曾料到他为研究中国服装史的学者们留下了这么宝贵的资料。 月份牌中的旗袍总是时令新装,摩登女郎们穿着各式旗袍的形象也给当时的女性宣传了新的流行款式,令很多时尚女性都以此为穿衣参照。月份牌中的旗袍诉说着时尚故事,演绎着时代流行。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