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潭柘寺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潭柘寺

分类:【传统文化】

在今北京门头沟潭柘山。因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而得名。始建于西晋,有“先有潭柘,后有幽州”之说。初名嘉福寺,唐代以后改称龙泉寺、万寿寺、岫云寺,俗称今名。寺依山而建,主要建筑中路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毗卢阁,右路有方丈院、万岁宫及太后宫(清代帝王行宫),左路有戒坛、观音殿。寺内一银杏树,树龄已千年,清乾隆帝封为“帝王树”。寺前“清、奇、古、怪”四松,树龄已数百年。寺外存金、元、明、清各代塔群。相传元世祖忽必烈之女妙严公主在此出家,至今尚存其拜砖遗迹。

佛寺名。在北京门头沟潭柘山腰,因寺后有龙潭,山上多柘树而俗称潭柘寺。始建于晋代(265―316),早于北京城,故有 “先有潭柘寺,后有幽州城” 的古谚语。原名嘉福寺,唐时称龙泉寺,金代改名大万寿寺,明复称嘉福寺,清康熙帝亲赐寺名 “敕建岫云禅寺”,但都不如俗名潭柘寺闻名遐迩。寺依山而建,层层升高,在松柏翠竹掩映之下,气势雄伟,规模宏大。以牌楼、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毗卢阁等为中轴,两厢对称布局。大雄宝殿黄瓦重檐庑殿顶,保留着金元建筑特色,尤其是大脊两端的巨型琉璃鸱吻栩栩如生,跃跃欲飞。传说康熙特赐四条镀金剑光鸱带将其系住。三圣殿东侧有一绿荫如盖的千年银杏树,高30多米,树围7米,传说植于辽代,清高宗封它为帝王树。西侧还有一棵为配王树。毗卢阁是全寺最高点,登阁眺望,远山近景尽收眼底。东边有明代修建的藏式金刚延寿塔和庭院式行宫建筑群。方丈院、万岁宫、太后宫等院落,碧瓦朱墙,修竹清泉幽雅别致。院内有一四角攒尖绿色琉璃瓦顶的方亭,四柱间有坐凳栏杆,地面石砌蟠龙形流水渠,取“曲水流觞”修禊禳灾之意。乾隆亲题匾额“猗?ぁ薄N鞅呤墙涮场⒐垡舻睢⒘?醯睢⒆媸Φ睢⒋蟊?场⑿淳?业龋?ㄖ??纤嗄掠指焕鎏没省K峦饣菇ㄓ醒邮偬谩⒘?丁⒐垡舳础⑸舷滤?旱龋????航ㄖ?岣欢嘧耍?蛄徵纾?蜃?亍T?雷嬷??钛瞎?魃?俺黾姨惰纤拢?淠顾?苍谄渲小L惰纤率潜本┦形奈锉;さノ弧</p>

潭拓寺塔院

位于门头沟区潭柘山。寺始建于晋代,原名嘉福寺,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故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幽州城”之谚。唐武则天时改名龙泉寺,宋代称大万寿寺,明、清两代,几经修缮,几度易名,终因前有柘树,后有龙潭而得名潭柘寺并流传四方。现存寺内建筑多为明清遗存。寺院建筑分中、东、西三路,中轴线上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毗卢阁等,每座建筑逐级上升,置身毗卢阁上,寺院全景尽入眼底。寺院东路有方丈院、万岁宫和太后宫等,院内幽静雅致,流泉潺潺,并有奇竹,每隔一节有一道黄色或绿色线条,人称“玉镶金”或“金镶玉”。西院有楞严坛、戒台、观音殿等。寺前有塔院,分上下两处,共有僧塔72座,其建筑年代不同,塔形风格各异,对研究佛教和古建筑尤其是和尚塔形制嬗变有很高价值。

位于潭柘山中。为北京最古老的庙宇。俗语云:“先有潭柘寺,后有幽州(北京)城。”始建于西晋(265―316),名嘉福寺,唐改龙泉寺,金称大万寿寺,明天顺元年(1457)复名嘉福寺。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改称岫云寺,今寺门有康熙帝手书“敕建岫云寺”额。因寺后有龙潭、山中有柘树,习称潭柘寺。寺中建筑分为三部分。中轴线有牌楼、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毗卢阁等,大雄宝殿重檐黄瓦庑殿顶,大脊两端巨型绿琉璃鸱吻系有鎏金长链。殿额为赵朴初所书。下檐有清乾隆帝题“福海珠轮”匾额。其东侧有古银杏一株,高30余米,干围需6人合抱,传为辽代种植,乾隆封之为“帝王树”。东路为庭院建筑,有方丈院和清帝行宫,幽静别致。康熙、乾隆二帝曾多次来游,并留下许多诗联题刻。院内仿“曲水流觞”故事,建有流杯亭,乾隆题为“猗?ぁ薄N髀酚薪涮场⒐垡舻畹冉ㄖ?9垡舻钅谒苡泄垡羝腥?窦霸?雷婧霰亓业酆蟆⒒首印⒐?髅钛舷瘛H?碌钣钜郎骄褪疲?叩痛砺溆兄隆K虑胺缴杏邪怖痔煤退?毫阶榻ㄖ???耗谟薪鹪?髑甯鞔???2座,其中有妙严公主“妙严大师之灵塔”。寺背依宝珠峰,四周九峰环列,翠屏秀耸,旁有清泉流水,寺中殿宇掩映于苍松翠柏中,古有“潭柘奇秀甲天下”之誉。可惜文献所载“柘树千株”之景,今已不存。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