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火塘信仰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火塘信仰分类:【中国民俗】 湘西苗族聚居区多木质结构的平房。屋高1丈以上、2丈以下。有的地区讲究不能超过一丈八尺八。传说鲁班仙师盖屋就是这一高度,若超过了则不吉利。苗族的三间正屋,都以左侧(面对神龛,下同)那间为首,中间是堂屋,右侧是厢房。上首那间前面立四口锅的土灶,中有大青石围成的火塘,后面是床铺。火塘约5尺见方,中间立有神圣的、象征火神的铸铁三脚架,上面悬有一个5尺见方的木架。火塘旁边,靠山墙立有一个高宽各5尺的镂花碗柜。《侗仁府志》载:“苗家无祖龛,以碗柜为上。”碗柜上有一块用两坨砖头架起的长约1尺5寸的木板,板上扣有3个土花碗。每当苗族奉祀祖先的时候,就在碗柜前放一个竹簸箕,簸箕上安有一个1尺来高、篾块编成的弓形棚架,架上覆盖着古代妇女的红裙,这是祖灵栖息地的象征。其时,苗老司要对着碗柜祝颂三阵,打猪的男女则在碗柜前正襟危坐。苗族称碗柜前这个祭祀的地点为“夯戈”、“杭果”、或“刀格”。“夯戈”、“杭果”直译是“老人之下”,意思是祖灵神位的下方;“刀格”直译是“碗柜底下”,其涵义与“夯戈”一样。 火塘与堂屋之间的那排屋柱的第四根(由前朝后数)汉族叫“金柱”,苗族称“纽乃”或“纽聂”。纽乃直译为“母柱”,纽聂直译为“牛柱”。在母柱的大穿方和二穿之间,即楼板以上那截,捆着以前椎牛时所杀的牛骨,这是为了显示富贵。在楼板下的母柱上钉有一颗竹钉或铁钉,钉上挂着一个竹片织成的篓形牛口罩,敞口朝上挂在母柱上,里面扣着一个土花碗,碗下放着用红布包裹的银元。那牛口罩是苗族椎牛祭祖所供牺牲的象征,表示苗族不忘祖先的恩典,祈求祖灵保佑一家百事称心。银元及碗是苗族为祈求祖灵消除病灾而许下小愿时放下的,它是还愿时所供奉祭品的象征。每当祭祀祖先时,苗族也在母柱下烧纸焚香。母柱也是祖灵神位的象征,与碗柜不同的是,它是远祖灵魂的位置,而碗柜是近祖灵魂的位置。为远祖所飨的供品主要是牛,于是母柱也叫牛柱。 堂屋门内左侧的墙壁是保护神的位置。保护神是保佑苗族平安生息、发达兴旺的民族祖先的化身,苗族认为无论办什么事,都必须得到他的保佑,方能平安无事。这个祭祀位置,苗语叫“戈朱”,直译是“老门”,意为门旁的祖灵,犹如汉族的把门神。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