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灵隐寺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灵隐寺

分类:【文化精萃】

著名佛教古刹。在杭州市西湖西北灵隐山麓。公元326年 (东晋咸和元年) 铒度僧慧理见此处山秀峰奇,是“仙灵所隐”,建寺名“灵隐”。清康熙南巡时,赐名“云林禅寺”。五代吴越时为全盛,后几经兴衰。现寺宇系19世纪重建。主要建筑前称天王殿,古木参天。大雄宝殿高33.6米,是中国单层、重檐,三迭的著名古建筑。殿内供一尊高9.1米的释迦牟尼佛像。后壁以“童子拜观音”为主体,“五十三参”海岛立体群塑。殿前有宋建隆元年 (公元960年) 两座石塔;天王殿前也有宋开宝二年 (公元969年) 两座石经幢,系珍贵文物。寺前绿荫浓蔽,冷泉流经处有青淙、壑雷、冷泉诸亭,隔泉与飞来峰相望。

佛寺名。在浙江杭州市西湖西北灵隐山麓,面对飞来峰。东晋咸和初年,有印度僧人慧理到此,见飞来峰叹曰: “此天竺灵鹫山一小岭,不知何代飞来? 佛在世曰,多为仙灵所隐。” 遂面山建寺,名曰灵隐。唐大历六年 (771) 曾修葺,会昌灭法时寺毁。五代吴越国时二次重修扩建,有房屋1300余间,寺僧3000余人,盛极一时。以后屡圮屡建,清康熙帝南巡时亲赐匾额为 “玄林禅寺”。但人们一直仍称灵隐寺。1956年、1970年曾两次大修。主要建筑有天王殿,两侧为东、西二山门。殿内佛龛正面供奉弥勒佛坐像, 背面为韦立像, 传为宋代遗物。天王殿后,于园林中砌有高大月台,上建大雄宝殿,殿高33. 6米,琉璃瓦顶,为清代遗构。殿内有释迦牟尼坐像,高19. 6米,系用24块香樟木雕塑而成,殿内环壁立二十诸天、十三圆觉塑像。佛后影壁背面彩色悬塑观音和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故事。大雄殿前有两座九层八面石塔,天王殿前有两座石经幢,都是吴越钱弘?时的遗物。冷泉流经寺前,泉水清澈甘冽,泉水流经处建有青淙、壑雷、冷泉诸亭。寺前飞来峰高约168米,玲珑奇秀,怪石嶙峋,中多溶洞,幽深曲折。在崖壁上,石洞内外有五代、宋、元时的石刻佛教造像,技法精湛,各具特色,保存完整。尤以元代密宗造像,更为珍贵。灵隐寺是我国佛教禅宗十大名刹之一。

灵隐寺石塔

在杭州市西湖西北,北高峰下,东晋咸和元年(326年)创建,五代吴越时扩建寺舍,有屋1200余间,寺员300余人,为杭州最大的佛教寺院。康熙帝南巡时曾将灵隐寺更名为云林禅寺,并亲题匾额悬于天王殿上,又拨款重修寺宇。现存灵隐寺大雄宝殿亦为清代建筑,殿高33.6米,正中金装释迦牟尼像,高9.1米,像后有影壁,塑有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佛教故事。寺前古木苍郁,冷泉、春淙、壑雷诸亭点缀其间,该寺为我国禅宗十刹之一。

在杭州西湖天竺山麓飞来峰前,由印度高僧慧理于东晋咸和元年(326年)创建,是我国著名的古刹之一。五代吴越时扩建为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僧徒多达3000人。宋时被封为佛教禅宗五大派之一的临济宗的“祖庭”。清代康熙皇帝曾亲书云林禅寺匾额,并大事修缮。寺内有“云林藏室”收藏着历代保存下来的寺院文物,其中有菩提树叶、缅甸玉佛、贝叶经,及济颠画像等。灵隐寺近年来对外交往日趋频繁,日本禅宗和新加坡佛教界人士每年都派出大型佛教团体来灵隐朝山进香,进行宗教交流。灵隐也是江、浙、沪、闽佛教信徒参加佛事活动的主要场所,香火最盛时每天朝香者达18万人之多。

位于杭州北高峰麓。又名云林禅寺。中国佛教禅宗名刹之一,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6)。相传印度僧人慧理来中国时,见飞来峰奇秀,谓是天竺灵鹫峰一小岭飞来,“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因建寺名“灵隐”。五代时,寺有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僧众三千。元代毁于兵火,明清屡毁屡建。现存主要建筑为宣统二年建。1952年至1979年又多次整修。寺内文物众多,天王殿前有两座建于宋开宝二年(969)的石经幢,殿中“云林禅寺”匾额,系康熙皇帝赐名手书,弥勒佛塑像已有200年历史,其后韦驮像,由整块香樟木雕成,为南宋遗物。大雄宝殿高33.6米,是我国现存最高的单层重檐寺院建筑之一。殿内释迦牟尼像用24块香樟木雕成,身高9.1米,莲花台须弥座高7.5米,背光3米,通高19.6米。大殿前有两座八面九层仿木结构石塔,建成时间比天王殿前石经幢早九年。寺周古木参天,灵隐溪缘飞来峰山脚在寺前流过,又有冷泉、春淙、壑雷诸亭错落其间,可供游人休憩赏景。宋之问、白居易、张祜、贾岛、苏轼等都曾歌咏灵隐。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5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