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烟盒舞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烟盒舞

分类:【传统文化】

彝族民间舞蹈。亦称“跳弦”、“跳乐”、“跳三步弦”。主要流行于云南个旧、石屏、建水、蒙自、开远、元江等地彝族居住地区。因舞者两手各拿一个竹皮或树皮做的圆形小烟盒,边弹边舞而得名,是深受彝族男女老少喜爱的具有较高技艺的群众性舞蹈。有“是人不跳弦,白活几十年”的民谚。历史悠久。每逢节日、集会或劳动丰收之后均跳此舞。形式上分正弦(母弦)和杂弦(子弦)两种。舞时,由月琴等伴奏,先跳正弦,后跳杂弦。跳正弦,只舞不唱,有“三步弦”、“二步半”、“一步半”、“歪弦”等十多种动作。跳杂弦,一般边舞边唱。杂弦又分自娱性和表演性两种:自娱性是集体圈舞和六、四、三人穿花跳的对舞,内容丰富,有表现劳动生活和爱情的;表演性的多由二人舞,内容较简单,但形象逼真,表演生动,动作造型富有技巧性。传说烟盒舞有一百多套,其特点是动作丰富,节奏鲜明,手舞足蹈,配合自然,富有韵律感。整个舞蹈轻快而健美。

彝族支系尼苏泼的群众性民间舞蹈。流传于云南南部个旧、石屏、建水、蒙白、开远、通海、元江等地的彝族聚居区。舞蹈时,因每人两手各拿一个竹或木制的烟盒弹跳起舞而得名。彝族亦称烟盒舞为“跳弦”、“跳乐”、“跳三步弦”等。烟盒舞分正弦(母弦)和杂弦(子弦)两大类。“正弦”只舞不唱,有“三步弦”、“二步半”、“一步半”、“歪歪弦”等动作。“杂弦”一般又唱又跳,舞蹈形式和内容均较丰富,有的已发展为能表现一定情节内容和塑造人物形象的表演性舞蹈。烟盒舞除一般的圈舞外,有丰富多彩的穿花图形变化和组合。烟盒舞节奏鲜明,在清脆的烟盒声伴奏下,全身富于弹性的起伏,手臂凤凰点头似的舞动,小腿灵活而富于韧性。烟盒舞与彝族生活有密切的关系。

彝族民间舞蹈。流行于云南个旧、石屏、建水、蒙自、开远、元江等彝族聚居区。舞时,舞者双手各拿一个竹皮或树皮制的烟盒弹跳起舞,因而得名。每逢节庆,青年男女不约而聚玩场,只待四弦声响,众即合节起舞。曲调分正弦与杂弦,舞时先跳正弦,后跳杂弦。正弦只舞不唱,有三步弦、二步半、一步半、歪弦等动作。杂弦一般又唱又跳,舞蹈形式和内容均较丰富,有大轻重、小轻重、大理弦、石屏干腌菜等70余套动作。队形变化也很有特色,一般是围圈起舞,两人对舞正弦时,要求沿小圈行进。舞技高超者可在簸箕上跳,所以正弦也称“簸筲弦”。在烟盒声的伴奏下,全身起伏富于弹性,小腿灵活而具有韧性,以臂带腕手指弹动烟盒,柔韧舒展。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6:4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