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烧包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烧包分类:【传统文化】 祭祀风俗。旧时流行于云南地区的汉族、纳西族和阿昌族民间。人们认为,每年夏历七月,祖先亡灵要回家受飨,故家人必须设供祭祀,并送钱财物用。因民族和地区不同,举行烧包的时间和方式略有差异。云南汉族民间的烧包是在七月十五日中元节傍晚举行,事先用金银箔纸折制大量纸锞,装入印有“慎终追远”的白纸包内,包上写有祖宗姓名。届时,在家堂内供祖宗神主牌,贴冥衣,设香案,供果品,以示接祖先亡灵回家受飨。祭毕,举行送祖仪式,即在门外路旁,用白灰画若干白圈,圈内置放准备好的冥衣和白包,点火焚烧,同时泼洒浆水饭,率领送祖的老人一边呼唤祖先,一边带领晚辈叩头,以示为祖先亡灵奉献衣食钱帛并饯行。纳西族民间则在七月十三、十四两日举行烧包。十三日为“接祖”仪式,家长率全家老幼跪拜大门口,依次喊祖宗三代的名字,一一请他们进屋接受祭拜,然后至屋内祖宗牌位前焚香叩头,祭供用水泡过的小麦粒、海棠、花等。祭毕,将祭品倒入河中。十四日傍晚,家家到村外固定的“烧包场”烧包送祖,包内是用彩纸剪扎成的衣物、家具等。阿昌族则以七月一日为烧包日,民间认为,此日鬼王开鬼门放各家亡魂回家与家人团聚,故家族于此日举行祭祀仪式以飨亡灵。先在祖先牌位前摆置酒、肉、菜等供品,然后焚香点烛,举行祭礼。祭毕,将事先准备的一袋金银纸钱焚化,俗称“烧包会”。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