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熙宁兴学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熙宁兴学分类:【传统文化】 指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发展中央和地方各类学校的举措,实际上是王安石变法的一个组成部分。其要点有:(1)重视州县学的建设和提高。熙宁四年(1071),下诏各州州学置教授,并设小学教授。教授的遴选从严,必试而后用,宁缺毋滥。所以到了元丰元年(1078),全国所有的州只有教授53人。又规定每一州学给田十顷,充作学粮。(2)大力改革太学。扩大太学规模,增加太学生员名额,调整太学学官,增加太学经费,颁发《三经新义》为统一教材,建立三舍考选法。(3)增设专业学校。熙宁五年,建武学于武成王庙。六年,建律学于朝集院。(4)改革科举考试制度。废除诗赋、帖经、墨义的考试,专尚经义。又立新科明法,以培养合格官吏。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