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牛车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牛车分类:【传统文化】 用牛挽拉之车。《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朱公)乃装黄金千溢(镒),置褐器中,载以一牛车。”《汉书?食货志》载:“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颜师古注:“以牛驾车也。”亦称“犊车”。《三国志?吴书?鲁肃传》:“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宋书?礼志五》:“犊车,车之流也。汉诸侯贫者乃乘之。其后转见贵。孙权云:‘车中八牛’,即犊车也。” 即方厢车,也叫作大车,因有别于“小车”而得名。它是秦汉时期主要使用的车型之一。牛车的双辕都是直辕,和今天的牛车基本相同。车厢是方厢,车上一般还装有席篷的盖子。先秦时期的皇帝和达官显贵都使用马车,老百姓使用牛车。但到汉初由于马在战争中大量伤亡,能乘用马车的人极少,这种风气逐渐改变。到东汉末年,牛车也受到达官显贵的青睐。出土的北魏墓中的牛车俑,北齐墓中的壁画“乘牛车出行图”都以牛车为墓葬陶俑和墓室壁画的主体。这些文物史料都说明从十六国到南北朝,牛车仍为官宦名士的必备交通工具。唐初行旅以牛车代步,宋代还有装饰华丽的牛车载客往来。牛车能盛行的原因除马少外,牛车还有许多优点,如牛拉力大,道路适应性强,牛车车篷高大,装饰美观,行走平稳等,都很适合当时的官宦们慢条斯理,闲情逸致的要求。 牛车是海南各族人民常用的一种畜力生产和交通工具。过去的牛车,车轮全是木板。海南西南部的海棠木是制作牛车轮板的绝好材料,有的一棵树可制作两副车轮板,甚至三副。所以,在三亚、乐东、东方一带,不到年轮的海棠树是不能砍的。牛车的轮轴,是由高山上生长的鸡毡木做成,木色金黄,木质坚硬耐磨。而转轴的润滑油,就是海棠树油,当地人称为“苦油”。牛车在过去应用的范围非常广泛,除上山拉柴火,春耕时载秧苗,秋收时装瓜果、稻谷和地瓜(红薯)外,平时人生病到医院,到邻村去招亲,都赶着牛车上路。现在的牛车多是铁轮子,有滚珠,有的还有橡胶套。 牛车 (王静 摄)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