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独秀峰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独秀峰

分类:【传统文化】

在广西桂林市区王城内,为一挺拔峻峭,凝秀独出的孤峰。其东麓,有一个小小的岩穴,形如石室,内有天然的石窗、石榻。颜延之任始妥(今桂林)郡太守时,曾在此读书,辟读书岩,并有“未若独秀者,峨峨郛邑间”的诗句赞美,道出了此峰拔地而起、高插云霄、一枝独秀的特点。 “独秀峰”之名见于文字者即从此诗始。因颜为紫金光?大夫,故后人亦称此山为紫金山。岩内“可容十许人,萧爽虚凉,可却烦暑”。北宋元钓年间(公元1086―1094年)知州孙览刻颜氏《五君咏》于此,碑文由黄庭坚手书。原刻已毁,据清人拓本所刻碑石,收藏于龙隐岩内。峰西麓有石蹬道,共306级,可到达峰顶。伫立山顶俯瞰,四周数十里之奇胜,尽收眼底。

在广西桂林市中心王城内。又名紫金山,为一挺拔峻峭,凝秀独出的孤峰。袁枚于清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第二次来桂林时,写了《独秀峰》一诗: “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桂林山形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三百六级登其巅,一城烟火来眼前。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描摹独秀峰优美的景观,抒发自己对人生的感慨。诗今存于太平岩,为西洞旧址。

在桂林市中心的广西师范大学院内,因山势平地兀起,巍峨挺秀而得名。又因在朝晖或晚霞照耀下,如披紫袍金带而别名紫金山。清代诗人袁枚有诗赞曰:“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桂林山形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山西麓有石磴道,共306级,可攀达山顶,途经允升门、小谢亭遗址及南天门,登峰顶可俯瞰全城景色。山麓有许多岩洞。东为读书岩,西有太平岩,因洞内曾刻刘海蟾像,又名刘海洞。北麓有独秀泉,明代靖江王就泉凿池,形似月牙,故名月牙池。池上有小桥,池畔有画亭。独秀峰多历代石刻,著名的有唐建中元年(780年)所刻“独秀山新开石室记”。山的东面还有清代的摩崖石刻“南天一柱”、“紫袍金带”等。

位于靖江王城内,亦名紫金山,为岩溶地貌“孤峰”的典型。《临桂县志》载:“独秀山在城东北,峭拔五十余丈,端岩秀整,侧视如卓笔,较诸峰特秀。”清袁枚诗称“桂林山形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南朝宋诗人颜延之曾在山麓“岩屋”读书,称“读书岩”。从西麓上山,共306级到达山顶,能观览全城景色。唐大历年间(766―779)桂管观察使李昌夔在独秀峰西建孔庙,开办学府,后改为报恩寺、铁牛寺、大圆寺。妥欢帖睦尔于元至顺二年(1331)贬桂林,居大圆寺,翌年迎立为顺帝,遂改建大圆寺为万寿殿,作为潜邸。峰顶有礼祭神灵的元武阁、山神祠等。峰北麓有人工开凿的月牙池,池南畔矗立“中山纪念塔”和“仰止亭”。1921年,孙中山北伐驻跸桂林,设大本营于王城,塔与亭为纪念孙氏而建。独秀峰现存摩崖石刻108件,著名者有唐监察御史里行郑叔齐《独秀山新开石室记》等。唐人张固《独秀峰》诗云:“孤峰不与众山俦,直入青云势未休。会得乾坤融结意,擎天一柱在南州。”法国巴黎市郊亦有游览地慕其名称“独秀峰”。

位于广西桂林市中古王城里。“凝秀独出”,巍然挺拔,清代黄国材称其为“南天一柱”;朝霞映照,又似披着“紫袍金带”,故又名紫金山。沿西麓上南天门,拾级306级到峰顶,全城尽收眼底。北麓有涌泉,古时凿为月牙池。西麓有太平岩,东麓有读书岩。独秀峰有历代摩崖石刻100多件,其中不少为珍贵的摩崖石刻巨作,如唐代郑叔齐的“独秀新开石室记”等。

壮族地区名胜之一。亦名紫金山。位于桂林市中心的王城内。其山孤峰独起,挺拔峻峭,故名;又早晨在霞光映照下,如同一个披戴紫袍金带的王公显贵,故亦名。自山脚登山顶南天门,须攀登306级石阶而上,沿途险峻异常。东面临漓江,从山顶下眺,远山近水及桂林市容,历历在目。东侧绝壁上,有特大榜书,其中清张祥河所书“紫袍金带”4字,每字直径2米多;而黄国材的“南天一柱”和耆英的“介然独立”,每字直径均达3米多,惜已被毁。东麓有一小岩穴,因北齐颜延之为始安郡(驻桂林)太守时读书于此,故名“颜公读书岩”,其岩形如石室,内有天然的石窗和石榻,岩口有唐郑叔齐石刻。山麓有池名“月牙池”。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5:4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