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僧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王僧孺分类:【文化精萃】 南朝梁文学家、藏书家、书法家。东海郯(今山东郯城西北)人。家贫好学,六岁能属文。为人抄书以养母,写毕亦能讽诵。仕齐,为太学博士,以善辞藻,游于竟陵王萧子良门下,与任?交往甚密。后为治书侍御史,出为钱塘令。梁时,任南海太守,禁止当地杀牛旧俗,以劝耕为务。后迁尚书左丞,俄兼御史中丞。武帝曾作《春景明志诗》,命沈约等辞人同作,帝以为他的诗最工。历任少府卿、尚书吏部郎,南康王长史、兰陵太守,因诬被免官。后为安成王参军事,转北中郎咨议参军,入直两省,知撰谱事。其诗文风格丽逸,多用新典,以富博著称。特别是抒发早年报国立功抱负的乐府诗,气势磅礴,雄浑豪壮,与齐梁时期眷恋家室的从军之作相比,风格迥异。不少诗作写妇女题材,描写弃妇的哀怨之情。兼善写骈体的应用文,如书信《与何炯书》,其中写有“严秋杀气,万物多悲。长夜辗转,百忧俱至。况复霜销草色,风摇树影”。情景交融,抒情强烈,表现了怀才不遇的悲愤以及隐逸之情,真切动人。好典籍,藏书聚至万卷,且率多异本。与沈约、任?并为南朝三大藏书家。擅长书法,并在书法理论上有建树,提出以气韵取胜,对后世书法理论有较大的影响。原有集三十卷,已散佚。明人辑有《王左丞集》。《梁书》、《南史》有传。 南朝齐文学家。东海郯(今郯城西北)人。少好学,有奇才,6岁能属文。家贫寒,以为人抄书供养母亲。初仕齐,为太学博士。明帝建武初,任仪曹郎,迁书侍御史,出为钱唐令。入梁,任南海太守,禁止杀牛旧俗,有政声。视事2年,召征回朝,受任中书侍郎,旋擢升尚书左丞、御史中丞。家中藏书甚富,与沈约、任?并称当时的三大藏书家。现存诗30多首。内中的乐府诗《白马篇》、《古意》等,表述了爱国立功的志向,有别于当时一些齐梁诗人的吟咏从军之作。尚有文集30卷,已佚。明人张溥辑有《王左丞集》。除诗文外,兼擅书法。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