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履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王履分类:【传统文化】 元末明初医学家,画家。字道安,号畸叟,昆山(今江苏昆山)人。从义乌朱震亨学医,尽得其传,明初为秦王府良医正。著《医经溯洄集》,载论文21篇,评议《内经》、《伤寒论》等数种医书,有创见,从病理学上明确指出温病与伤寒不同,“温病不得混称伤寒”,开始突破《伤寒论》樊篱,开拓认识传染病新途径。另著有《伤寒立法考》。工诗文,善绘画、长于山水,取法马远、夏?。曾游华山,作图40幅,以笔墨秀劲,布署茂密著称于时。 明初医学家、画家。字安道,号奇翁、畸叟,又号抱独老人。昆山(今属江苏)人。以行医为生,学医于义乌朱彦修,明初曾为秦王府良医正。博通群籍,教授乡里,对古代医学典籍钻研辨析,著有《溯洄集》、《百病钩玄》、《医韵统》等。 他能诗文、工绘画,擅画山水。少年师宗马远、夏圭。刻意钻研,功力颇深。他认为绘画应反映出基于形的“意”。他在《华山图序》里说:“画虽状形、主乎意;意不足,谓之非形可也。虽然,意在形,舍形何所求意。故得其形者,意溢乎形;失其形者,形乎哉?”,他还结合自己的创作心得,阐发画理,在《重为华山图序》中指出:“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颇有现实主义精神。《华山图》册页是他传世的仅存之作,现分藏于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其中图40帧,自作记8帧;诗111首,合自跋为14帧;《游华山图记诗叙》1帧;《重为华山图序》2帧;《画楷叙》1帧,共计66帧,合成1册(已有散失)。这些画幅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华山沿途奇秀壮伟的景致。用笔秀劲凝重,浑厚有力,墨色苍郁明润,布局严谨,意境深邃。 字安道,号畸叟,抱独老人。昆山人。元末著名的医学家。业医之余喜画山水,取法南宋马远、夏圭,主张师法自然,开拓胸臆。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游历华山,创作了《华山图》册,成为美术史上不朽的杰作。还在《华山图》序等文章中提出了一些颇有见地的绘画理论,如“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的名言,就是他现实主义创作思想的集中体现。 元末明初医学家。字道安,号畸叟,又号奇翁、抱独山人。江苏昆山人。勤学善思,博极群书,尤好医学。曾学医于名医朱震亨,尽得其传。洪武四年 (1371) 任秦王府良医所医正。王氏推崇《内经》、《伤寒论》,但他师古而不泥古,指出 “《素问》 云: 伤寒为病势,言常不言变,至仲景始分寒热,然义犹未尽”。故对病机、病理,每能抒以己见。著有 《医经溯洄集》 一书,为论辩性医著。对 《内经》、《本草经》、《难经》、《伤寒论》 等古典医籍及历代二十多位医家作了评述与质疑。对此,《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论说:“观其历数诸家,俱不免有微辞……然其会通研究,洞见本原,于医道中实能贯彻源流,非漫为大言以夸世也。” 在学术思想上,对伤寒与温病的区别明确提出 “温病不得混称伤寒” 的独到见解。指出温病病因为 “感天地恶毒异气” 之说; 治法以清里热为主,成为后世温病学派和温病学理论的先驱人物这一。王履提出了中风病须辨析 “真中风” 与 “类中风” 之说,对明清时期医学理论的发展很有影响。王履多才艺,工诗文,擅绘画,“尝游华山绝顶,作图四十幅,记四篇,诗一百五十首,为时所称。” 著有《医经朔洄集》(1368)存。《伤寒立法考》、《百病钩玄》、《医韵统》、《标题原病式》 等,均佚。子王伯承传其学。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