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昌龄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王昌龄分类:【传统文化】 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进士,授校书郎。开元二十二年(734)中博学宏词科,调汜水尉。开元二十八年(740)迁江宁丞。天宝七年(748)贬龙标尉。因乱世还乡里,为刺史阎丘晓所忌而杀。在当时即负盛名,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又称“王龙标”,与高适、王之涣齐名。其诗今存一百七十余首,绝句约占总数之半,尤以七绝为佳,被人称为“唐人骚语”。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感情深挚,语言洗炼明快。其《从军行》七首、《出塞》二首、《塞下曲》四首等皆为传世名作。也有赠别诗及闺怨、宫怨诗,写得含蓄婉转、真切感人。原集散佚,明人辑有《王昌龄集》。 唐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一说他是太原人,其实太原是他的郡望。出身寒微。开元十五年(727)中进士,授秘书监校书郎。王昌龄在长安任校书郎时,是他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时期,与荟萃在长安的著名诗人李白、高适、岑参、李颀、王之涣、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崔国辅、常建等都有交往,唱酬不断。王昌龄在长安后期,又中博学宏词科,改授汜水(今河南巩县附近)尉。天宝初年前后(740左右),被贬为江宁丞。后又被贬为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尉。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王昌龄从龙标返乡,途经亳州,为刺史闾丘晓所杀。王昌龄在中进士前后阶段,曾到西北边塞的萧关、临洮、碎叶等地,亲历战场。写了大量边塞诗,如脍灸人口的《从军行》、《塞下曲》、《代扶风主人答》,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因此文学史家把他称为边塞诗派代表作家之一。王昌龄的宫怨诗构思新巧,情调凄惋,含蓄蕴藉。王昌龄现存一百八十余首诗,绝句约占一半,七言绝句又占绝句的百分之八十四。其绝句造诣高,语言清新蕴藉,音调和谐宛转,自然天成。其代表作有《芙蓉楼送辛渐》、《闺怨》、《出塞》、《长信秋词》等。明王世贞说:“七言绝句王少伯与太白争胜毫厘,俱是神品。”(《艺苑?言》)清叶燮说:“七言绝句古今推李白王昌龄。”(《原诗》),新旧唐书有传。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王昌龄集》。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