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献之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王献之分类:【传统文化】 东晋书法家。琅琊临沂(今属山东省)人。字子敬,小字官奴。王羲之第七子。官至中书令,人称王大令(其族弟王珉称“小令”),谥宪。工书、兼擅诸体。尤以行、草为精。幼从父学,继而习张芝,后改变制度,别创其法,终成一家。其书,挺然秀出,神勇盖世。其书可与父比肩,并称“二王”,献之亦称“小圣”。存世书迹有《洛神赋十三行》、《中秋帖》、《地黄汤帖》、《鸭头丸帖》。其真、行、草书帖札,散见于《淳化阁法帖》及明清诸集帖中。 东晋书法家。字子敬,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北)人。王羲之第七子,简文帝婿,少年风流,高迈不羁,负有盛名,颇为谢安看重。初任州主簿、秘书郎、丞,转谢安长史。后除建威将军、吴兴太守,官至中书令,人称王大令。工草隶、善丹青,七、八岁时学书,一次练字,其父在背后突夺其笔,竟未拔动,因叹:“后当复有大名。”曾书壁为方丈大字,观者数百人。后与其父齐名,并称“二王”,时议者以为骨力远不及父,而颇有媚趣。其书在继承张芝、王羲之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英俊豪迈、饶有气势,有“破体”之称。尤以“狂草”最为著名,宋代米芾曾称赞他的狂草为“一笔书”,说他“运笔如火筋画灰,连属无端末,如不经意,所谓一笔书。”这一点在书法上有突破性,亦为超过其父处。其《中秋帖》与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的《伯远帖》同收入《三希堂法帖》,成为稀世珍品。又有行书《鸭头丸帖》,小楷刻本《十三行》及连绵草帖札多种,散见于宋刻丛帖。另有《桃叶歌》二首,在江南盛传一时,见《玉台新咏》。诗文成就不及书法。原有集10卷,已散佚。明人辑有《王大令集》一卷。传附《晋书?王羲之传》。 东晋书法家。字子敬,小字官奴,琅琊临沂人。王羲之之子。初娶郗氏女,后尚新安公主,官至中书令,人称“大令”。善正、行、草书,尤以行草擅名。幼学父书,次习张芝,后改制度,遂成一家法,与父齐名,人称“二王”。梁武帝《书评》云:“王献之书,绝众超美,无人可拟。”唐张怀?《书断》论其行草书“兴合如孤峰四绝,迥出天外,其峻峭不可量。”又谓:“灵姿秀出,如大鹏博风,长鲸喷浪,意逸乎笔,未见其止。”传世书迹以《洛神赋》13行、《辞中令帖》、《鹅群帖》、《中秋帖》、《廿九日帖》、《地黄汤帖》、《鸭头丸帖》、《授衣帖》、《舍内帖》、《东山帖》、《保母砖志》等著名。《宣和书谱》卷十六谓御府藏其草书53帖,章草3帖、正书2帖、行书31帖。《淳化阁法帖》及明清诸集帖中,均有献之书迹刻本。献之又善画,据传桓温尝使书扇,笔误落,因画作鸟?牛,甚妙。《晋书》卷八十有传。 晋 王献之中秋帖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