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雅舞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雅舞中国古代帝王在祭祀天地、列祖、列宗及朝贺、宴享时所用的舞蹈。源于周代六舞,分文、武两大类,文舞左手执龠 (状如排箫),右手秉翟(雉羽) 以歌颂统治者的 “文德”,武舞手执朱干(盾),玉戚(斧) 以歌颂统治者的“武功”,古者帝王之于天下,以文得之者必先乎文,以武得之者必先乎武” (陈旸《乐书·永舞》。后历代相沿,每当改朝换代,或新王建帝,都要制礼作乐并不断地去修订创新,以颂扬本朝的文治武功。至战国时,雅舞已开始走下坡路,由于有些统治者过分强调了乐舞和礼制的联系,夸大了周初制定的“六代舞”等乐舞的神圣性,使人敬而畏之,层层的礼制束缚,不敢再发展。而民间歌舞却蓬勃发展起来,因此,就有人把民间歌舞称为 “新乐”,而把六代舞等称之为“古乐”或“先王之乐”。魏文侯观赏古乐爱打瞌睡,而齐宣王只是听说 “先王之乐” 就变了脸色,这正标志着古乐之越来越不得人心。战国以后,历代的封建王朝为了标榜自己是王位正统的继承者,都要制作些 “文舞” 或是 “武舞” 之类的东西,使雅舞的生命得以断断续续地保持下来,并在形式上维持着乐舞的正统地位,但是实际上都已名存实亡了。后世的雅舞,除文舞执龠翟,武舞执干戚的形式外,已不是原来的面目了。 雅舞中国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祖先及朝贺、宴享的舞蹈。源于周代。后历代均有加工发展。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