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1936年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亲自撰写脚本为儿童写了这首通俗易懂的交响童话。采用朗诵与小乐队相结合的形式。说的是少先队员彼得在他的朋友——小鸟的协助下,勇敢机智地与大灰狼进行斗争,最终将大灰狼捕获的故事。寓意深刻。同时介绍了交响乐队的组合形式及各种乐器的性能,是音乐普及的最好范本。在演奏之前,先介绍“剧中人物”,每个人物都用固定的乐器来描绘。长笛描绘出小鸟的无忧无虑:

用双簧管模拟自命不凡的鸭子迟钝的嘎嘎声:

用单簧管的低音区刻画猫的跳跃动作

用大管表现老爷爷年迈罗嗦,唠叨不休

用三支法国号吹奏和弦描绘狼的嚎叫声

充满青春活力,富有斗争精神的少先队员彼得,作曲家运用苏联儿童歌曲的音调作了器乐化的发展,用弦乐表现:

猎人的枪声用定音鼓和大鼓。童话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自由发展性的三部结构):第一部分写少先队员彼得郊游时的所见所闻,到大灰狼出现之前。作曲家介绍了出场的主要人物和创造了夏日的田园气氛。它以彼得主题同小鸟、鸭子、猫、老爷爷的主题相交替,并描绘出鸭子与小鸟的争吵及猫趁机想抓住小鸟等情节。中间部分带有展开的性质,由极其紧张的几个段落构成。从大灰狼的突然出现,追捕鸭子到鸭子被狼吞吃;有彼得在小鸟的协助下逮住大灰狼的生动的细致描绘。其中除增加狼和猎人的两个新主题外,均由各自的主导主题加以不同程度的变化和发展。第三部分是再现和尾声,描写彼得凯旋胜利而归。彼得主题时值放大在原调(C大调)形成壮大的进行曲,所有的“剧中人物”又一一在我们面前走过。风趣的是在尾声中,可怜的鸭子还在大灰狼的肚子里发出阵阵的哀鸣。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9:4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