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王重阳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王重阳

分类:【传统文化】

金代道士,全真道创立者。名?(zhé哲,即“哲”之古体字),字知明,号重阳子,咸阳(今属陕西)人,传说四十八岁时于甘河镇(今陕西户县境)遇仙人吕洞宾之化身,得修炼秘诀,遂通仙术,于是弃妻离子,于终南山一带修道,后往山东讲道。主张三教同归,教人修道拜读《老子》、《孝经》和《心经》。凡宗其道者,皆号全真道士。弟子有马丹阳、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等。后世称此七位弟子为“北七真”。

金代道士。道教全真教创始人。原名中孚,字允卿,后改名世雄,字威德。入道后,改名?(亦作?),字知明,号重阳子。自呼王三或王害风(意为疯子)。陕西咸阳人。出身名门,早年为儒生,兼擅长骑射。金熙宗天眷(1138―1140)时应武举,中甲科。任气好侠,不治家业。相传48岁时在甘河(今陕西户县境)遇仙人吕洞宾的仕身,得修炼秘诀,逐通仙术,悟道出家。1161年(金世宗大定元年),在南时村作穴墓居之,自称“活死人墓”。后往昆仑山(今山东牟平东南),当地豪富马钰、孙不二夫妇为之筑庵,题曰“全真”,此后凡宗其道者,皆号全真道士。遂在莱州、文登、宁海等地传道,收丘处机、郝大通、马钰等七人为徒,创立“三教七室会”等。1269年(元世祖至元六年)追封为“重阳全真开化真君”,1310年(至大三年)封为“重阳全真开化辅极帝君”。全真道尊为“北五祖”之一。王重阳糅合儒家和道、释的思想,主张三教平等、三教合流。提倡出家修真,全神炼气,不炼外丹。认为修道的根本在于修心,务必除情去欲,达到心地清静,则身在凡尘而心已在圣境。并制定道士出家制度,以《道德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孝经》全真道徒必修的经典。著有《重阳全真集》、《重阳教化集》、《立教十五论》、《分梨十化集》等,均收入《正统道藏》。

全真道的开山祖师。名?,字知明,号重阳子。生于陕西咸阳大魏村的一个富裕家庭,从小就读书习武。他十六岁时,北方落入金人之手,但他并没有放弃对功名的追求。他在二十岁时,曾准备参加秀才考试,由于得罪了主考官而未能如愿。一气之下,干脆弃文练武,在二十六岁时参加武举考试,居然中了一个金朝武举人的头衔。但是,这位饱读诗书、胸怀大志的年轻武举人,只得到一个级别非常低的官职,负责征收本地的酒税。没有干多久,他就辞了职,来到陕西终南山隐居。在终南山的日子里,他天天狂饮烂醉,自甘沉沦。据说,在四十八岁那一年,他在甘河镇 (今陕西户县境内) 遇到一位神仙,向他传授了修炼的秘诀,由此开始了他人生的新境界。他将妻儿托付给岳父,然后独自一人回到终南山修道。五十岁时,他在隐居修道的地方挖了一个墓穴,命名为“活死人墓”,墓前立了一块“王疯子灵位” 的牌子,然后他便进入墓中坐修,以期获得灵魂的第二次诞生。三年后,他终于悟道,于是走出墓穴,来到山东宁海州 (今牟平县),开始了布道传教的生涯。他早期的传教生涯是非常凄凉的,没有多少人相信他开创的新道教。后来收马钰夫妇为弟子,并在马家的庭院中建了一间茅草房居住,取名叫 “全真庵”。这就是全真道得名的由来。马钰是宁海州的首富,由于平日仗义疏财,因此在那一带享有很高的声望。自从马钰加入全真道后,王重阳的名声大振,入教的人数迅速增加。其中,以马丹阳(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 (即马钰之妻) 为七大高足,被人称为“全真七子”。王重阳仙逝一百年后,被元世祖忽必烈追封为 “重阳全真开化真君”,“全真七子”也被追封为 “真人”。

金代道士。全真道创始人。名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9:5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