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霸义利之辩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王霸义利之辩分类:【传统文化】 关于政治观、历史观和伦理观问题的争论。先秦时儒墨两家曾就此展开过论争,至宋代论辩尤为激烈。北宋邵雍倡皇帝王霸之学,认为三皇“以道化民”,五帝“以德教民”,三王“以功劝民”,五霸“以力率民”。历史是由皇而帝,由帝而王,由王而霸,历史是退化的。程朱学派则以“天理”“人欲”来区分“王”与“霸”及“义”和“利”。程颢认为王道“得天理之正”,而霸道“用其私心”。程颐认为“圣人以义为利,义安处便为利”,要根除不合义的私利。朱熹更进而认为三代是“天理流行”的王道政治的时代,三代之后便是“人欲横流”的霸道政治的时代。并把义与利、天理和人欲截然对立起来,认为“循天理,则不求利而自无不利;殉人欲,则求利未得而害已随之。”主张“革尽人欲,复尽天理”。陈亮与朱熹反复辩难,认为古今异道,古者不尽可以为法,汉唐与三代无异,主张“王霸并用,义利双行”。注重实际功用和效果。叶适也反对程朱之说,认为道义脱离功利就会成为脱离实际内容的空谈,强调义利应该统一、并重,提倡功利主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