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现象学美学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现象学美学

分类:【文化精萃】

当代西方美学流派之一。它代表了当代西方美学在审美经验方面向微观精细化的深入。现象学的创始人是德国哲学家胡塞尔E?Husserl1859―1938,他把现象学定义为一种对意识的本质进行新的描述的哲学方法。而把这种哲学方法运用于审美领域的两位现象学美学的代表人物,一是波兰籍的美学家罗曼?茵加登(Roman Ingarlton 1893―1970),代表作有《文学艺术作品》和《文学艺术作品的认识》,一是法国的M?杜夫海纳(MikelDnfrenne 1923),代表作是《审美经验现象学》。

现象学美学的基本观点是:任何客体都是意向性客体,正象任何意向都指向客体一样。因此艺术和艺术欣赏、审美对象和审美知觉是不可分的;艺术并不等于审美对象。茵加登指出,作品的最后完成在其欣赏的具体化过程中;艺术作品由于其独立于主体的自足性,充满了空白和不定点,这些空白和不定点,全靠读者在阅读中填补。杜夫海纳在《审美经验现象学》中,强调感觉和知觉的意义。他指出,艺术作品是由一些特定的物质材料(声音、文学、颜色等)构成的,然而我们感受作品时,关心的不是这些材料本身,而是这些材料所构成的特殊的形象和意境。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形式存在的艺术作品,只有呈现为形象和意境时,才成为审美对象;而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形式存在的艺术作品,只有在审美知觉中,才能呈现为形象和意境。因此艺术作品加审美知觉才是审美对象。也就是说,艺术作品只有在欣赏者审美知觉的积极参与下,才能超越它自己而成为审美对象,获得其丰富性。这里,艺术作品成为审美对象的关键是审美知觉:“它是一种能把艺术作品变形为审美对象的知觉。……审美对象在被知觉的那种意义上,它也就是件作品。”总之,现象学美学强调主体对艺术品不是消极的被动状态、单纯的静观,而是一种积极的投入过程,甚至达到心醉神迷的程度。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9: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