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分类:【传统文化】

拨弦乐器。也称“七弦琴”,俗称“古琴。”初为五弦,周初增为七弦。《旧唐书?音乐志》:“琴,……五弦以备五声,武王加之为七弦。”定型于汉代。魏晋以后,形制和现在大致相同。琴身为狭长形木质音箱,长约110厘米,琴头宽约17厘米,琴尾宽约13厘米。面板用桐木或杉木制成,外侧有徽13个,底板用梓木制成,开有大小各异的出音孔两个(称“凤沼”、“龙池”)。琴面张弦7根。弹奏时,右手弹弦,左手按弦,有吟、猱、绰、注等手法。音域宽广,音色变化丰富。《诗?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鼓琴。”汉魏六朝时,为“相和歌”伴奏乐器之一。隋唐“九部乐”、“十部乐”中,也用作伴奏乐器。古代乐曲赖琴保存者极为丰富,从南北朝至清末,琴曲谱集现存有150余种。

中国古文献说,琴是“天上的乐器”。它以南方的梧桐树制成。长三尺六寸六分,与一年的天数一致; 厚一寸八分,宽十六寸,这两个数字与六进制或基调有关。琴面是圆的,与天相同; 底部是方的,有四个角,与地一致。顶部较宽,象征着学者与文人,底下较窄,象征着一般的人。最初的琴有五根弦,后来增至七根或九根 (都是阳数)。据说,姓雷的人家做的琴最好。“犹太琴”指一种口琴。

琴与鹤: 祝你升官

中国拨弦乐器。现被称为古琴、七弦琴。全长约130厘米,宽约20厘米,厚约5厘米,琴体全身即扁长共鸣箱。共有七根弦,琴面上有13个用以标识弦上音位的琴徽。演奏时左手抚弦、右手拨弦取音。琴有散音、泛音和按音3种音色变化:散音以空弦发声,浑厚刚劲;泛音以左手指轻触徵位发声,清澈明丽;按音是以左手指按弦发音,能奏出滑音、颤音及各种装饰音。琴的音域宽广,达四个八度。可以奏出极丰富的音色变化和微音分差异。

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琴、棋、书、画被誉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生活。根据文献推断,琴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历史,和它有关的诗歌、掌故、传说和神话不胜枚举。在琴漫长的发展历史中,产生了严密的制琴工艺和众多的造琴名家。南朝梁代丘明(494―590)传谱的《碣石调幽兰》为现存最早的琴曲谱。明代朱权(1378―1448)编订的《神奇秘谱》为现存最早的琴曲谱集。现存唐、宋以来的传谱共100多种,包括600多首乐曲、3000多首传谱的解题、歌词,数量浩繁,为其他乐器所望尘莫及。悠久的演奏实践,使琴家根据地方色彩,师承渊源和所据传谱等因素形成了众多的琴派。有关琴艺的大量理论文献是中国音乐美学中最宝贵的财富。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异常丰富的表现力,使琴成为中国传统乐器中最有代表性的乐器。1977年,美国发射的“旅行者2号”太空船所携带的《地球之音》镀金唱片中,所录用的唯一中国乐曲,便是用琴演奏的《流水》。

中国古代弦乐器。古有八音,琴为其一,属于丝类。其器似瑟,琴身前宽后窄,上圆下方,长三尺六寸六分,宽六寸左右。与瑟不同者,一是有琴晖 (又作“徵”) 十三道。第四道往上为清音,中间一道往下为浊音,中间为正音。二是琴弦数不同,古琴一般为五弦,每弦可弹奏多种音调,弦少而音多。后世,其弦又有增减,遂成为一弦、二弦、三弦、七弦、九弦、十二弦等不同种类的琴。魏、晋时,孙登擅弹一弦琴,稽康曾拜他为师。至宋初,又新造两仪琴,二弦,十二柱,以定音律。而是时雅乐所用之琴,最初为七弦,宋太宗又增二弦,成为九弦琴。另有十二弦琴,以应十二律。古人极重琴艺,作为个人修养的主要项目之一,所谓琴、棋、诗、画,琴为其首。而在雅乐演奏中,琴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谓 “八音以丝为君,而丝以琴为君。”为君者,统帅之意也。演奏时,则多与瑟、筝等弦乐器相配合。古传琴曲,最著名的,有《鹿鸣》、《伐檀》、《驺虞》、《鹊巢》、《白驹》等歌诗五篇;《将归》、《猗兰》、《龟山》、《越裳》、《拘幽》等琴操十二篇,以及《列女》、《伯姬》、《正女》、《思归》、《走马》等琴引九篇。在唐代,高宗曾亲制白雪歌辞,命以古琴曲奏之。其他著名文士,如卢照邻、李白、韩愈等,也都为古琴曲 《雉朝飞》、《拘幽操》、《越棠操》等填入新词,以供时人演唱、 弹奏。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5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