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分类:【传统文化】

弹拨弦乐器。春秋时已流行。通常为25弦,每弦有一柱支撑,柱可左右移动,以定声音高低清浊。《旧唐书?音乐志》:“瑟,昔者大帝(太昊)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不能自止,破之为二十五弦”。据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实物,可知瑟按五声音阶定弦,由低到高,弦的粗细亦不同。瑟与琴形似,古时常与琴或笙合奏。

中国古代弹拨乐器。多用整木制成,面稍隆起,体中空,下嵌底板。多为25弦,也有23弦或24弦的。另有木质瑟柱施于弦下,用以调节弦长,确定音高。从各柱位的有效弦长的比例推算,可知其按五声音阶调弦。

瑟之名称最早见于《诗经》:“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它的产生年代应更早。据有关文献记载,古代宴享仪礼活动中,常用瑟伴奏歌唱。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瑟是相和歌与清商乐演奏中必不可少的乐器。由于长期失传,有关文献记载及明、清宫廷所用之瑟,与周、汉时期出土实物有较大差异。目前所知考古发现最早的实物是湖南长沙浏城桥一号楚墓出土的瑟,约为春秋晚期(或战国早期)制品。宋末元初的熊朋来(1246―1323)曾编著6卷本《瑟谱》,包括介绍瑟的形制及演奏方法、旧谱12首和他所创新谱20首。从中可知当时的瑟张弦25根,按12律吕半音排列,指法有擘、托、抹、勾等8种,用拇、食、中、无名各指分别向内外方向拨弦演奏。从古代有关诗文的记述推断,瑟似乎宜于表现悲哀幽怨的情调。

中国古代弦乐器。古有八音,瑟为其一,属于丝类。其器似筝,头宽尾窄,瑟面呈弧圆形凸出,中间高,两头低,底平而有支架。古时多用槐、桑、桐、梓之木制作。瑟体通长八尺一寸,宽一尺八寸。上安二十五弦,弦各有柱,可移动以定声音之高低。弦又有粗细之不同,除当中一弦为黄色外,两边各十二弦,均为红色,并按十二律之音定调,用于演奏。古时又有一种二十三弦之瑟,称为“雅瑟”,常用之弦只有十九根,后世失传。在演奏时,瑟多与琴、笙等乐器相配合,古诗云: “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 即指此。

拨弦乐器。春秋时代即已出现,《诗经?小雅》把瑟与琴并置。最初主要和琴、笛、筝等乐器一起为声乐伴奏。魏晋南北朝时代,瑟又多用于伴奏相和歌。隋唐时则为清商乐伴奏。其共鸣箱与琴相近似,呈长方形。有大瑟和小瑟之分。一般张弦二十五根。每根弦都有一柱。按五声音阶定音,还可用按弦升高半音的方法得出七声音阶。20世纪70年代,我国先后在长沙马王堆等汉代的墓中出土了近20张瑟。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