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瓦舍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瓦舍分类:【传统文化】 亦作瓦肆、瓦子、瓦市。宋代表演各种伎艺的综合性游艺场所。宋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云:“瓦者,野合易散之意也。”宋吴自牧《梦粱录?瓦舍》云:“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意,易聚易散也。”一说瓦舍指瓦棚,以别于临时演出的草棚或露台。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以娱乐为目的的商业性演出场所在北宋兴起,至北宋末瓦舍已很兴盛。据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东角楼街巷》载,“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同书《京瓦伎艺》条列举瓦舍中说唱歌舞伎艺数十种。可见瓦舍在表演各种伎艺的同时,还兼营多种服务性行业,故游者能乐此不疲,流连忘返。迨至南宋,大量艺人由汴京转徙临安,故在偏安时期的临安,瓦舍又呈繁荣局面,且规模盛于北宋。《西湖老人繁胜录》、《武林旧事》、《都城纪胜》、《梦粱录》等书均记载了瓦舍及其伎艺的盛况。如《武林旧事》卷六《瓦子勾栏》条开列了一张瓦舍的清单,不仅城内有,城外亦有。《梦粱录?瓦舍》述及南宋瓦舍之由来:“顷者京师甚为士庶放荡不羁之所,亦为子弟流连破坏之门。杭州绍兴间驻跸于此,殿岩杨和王因军士多西北人,是以城内外创立瓦舍,招集妓乐,以为军卒暇日娱戏之地。今贵家子弟郎君,因此荡游,破坏尤甚于汴都也。”可见临安的瓦舍原是南渡后为服务军人之需而设,以后才成为一般士庶的游乐场所,并广泛开设。当时不仅大都市有瓦舍,中小城镇亦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