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甘德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甘德分类:【文化精萃】 战国时天文学家。著有《天文星占》八卷,今已佚失。据《史记?天官书》记载,甘德为齐国人,称“甘公”。《集解》曰:“甘公名德也,本是鲁国人”。《晋书?天文志》称甘德为齐国史官,掌著天文。《汉书?艺文志》记载甘德还著有《长柳占梦》二十卷,今亦佚。另有一称甘德为楚国人。后人将甘德所著《天文星占》一书,与当时魏国天文学家石申所著《天文》一书,合起来称《甘石星经》。但传世的《甘石星经》,已非他和石申的原著。《甘石星经》一书中,记载了甘德与石申精确测定了121颗恒星的黄经度数和距北极的度数,即当时已记录了121颗恒星的精确位置。据推算,这个时间大约在公元前350―前360年。这是世界上最古的恒星表。相传他测定的恒星,总数多达510个。此外,《甘石星经》一书中还记录了木、火、土、金、水五大行星的运行情况,发现了它们出没的规律。 天文学家。战国中期齐国人(一说楚国人)。著有《天文星占》8卷。已佚。祖传他最早用肉眼观测到木星的卫星,测定了恒星118座,计511颗星。他与魏国石申并称为春秋战国时期八大天文学家中最著名的两家。后人将两家著作合为一部,称《甘石星经》。该著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著作。宋代以后失传,现仅从唐代的天文学书籍《开元占经》中见到其片断。据记载,甘德和石申曾经系统地观察了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运行,发现了五大行星出没的规律;记录了800颗恒星的名字;测定了黄道附近121颗(一说120颗)恒星的方位及其与北极的距离。测定的时间约在公元前350年前后,是世界上最早的记录。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