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电子音乐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电子音乐分类:【文化精萃】 现代主义音乐流派之一。指用电子计算机(也称电子合成器)的技术手段编制“创作”出来的音乐。它可以根据作者的控制与安排,通过各种复杂的电子仪器,进行无主题或无旋律的“自由创作与发挥”,加工处理成一首电子音乐作品。也可将每一个音分解为1/4音至1/12音,创编与演奏出普通乐器无法胜任的乐曲。它不仅可以模仿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而且还能制造出大自然中所没有的各种音响效果。如今也有把电子乐器演奏或伴奏的音乐称“电子音乐”。 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音乐。其主要音响来源是用电子技术制作出来的。1951年西德科隆广播电台最早进行电子音乐实验,首建电子音乐制作室。1953年产生第一部作品。1956年起,爱默特的《乐曲五首》、斯托克豪森的《青年之歌》等,相继问世。后者成为电子音乐中影响最大的一位作曲家,自1954年他制作的《习作Ⅰ、Ⅱ》灌制唱片问世以后,电子音乐开始流行起来。 五十年代前期的电子音乐是计算就绪后,再进行制作的,程序较为复杂。1956年左右,穆格发明包括振荡器、放大器、程序控制等在内的功能相当复杂的“电子发声合成装置”,大大简化了电子音乐的制作过程,并可以直接控制音调、节奏、力度和音色,制作者选择应用电钮就能产生各种奇妙的音乐。这种音乐的“演奏”不靠任何音乐家和乐队,也不用常规乐器,只靠一两个人操纵即可,演奏变成了操纵。 电子音乐不仅表现自然景物及自然音响十分逼真,还可运用各种技术制造出逼真的人声和乐器声无法达到的音域和速度,增加音乐的表现力。电子技术的运用扩大了音乐的表现范围,对音乐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