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画学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画学

分类:【文化精萃】

宋代培养绘画人才的学校。崇宁三年(1104)始设。大观四年(1110年)并入内侍省翰林图画局(一称翰林图画院。废置无常。学生分士流与杂流,依三舍法补试。专业科目分佛道、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屋木、并习《说文》、《尔雅》、《方言》、《释名》。《说文》教写篆字,解音训,其他三书则用问答法,以观察能否通达画意。士流另习一大经或一小经,杂流习一小经或读律。考画以不蹈袭前人而情态形色俱若自然为上。

宋代专门培养绘画人才的学校。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始建。隶翰林图画局。专业学科分为六目:佛道、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屋木。并教授《说文》、《尔雅》、《方言》、《释名》。以《说文》教习篆字、解音训,其余之书皆设问答,以观其能否通画意。生员分士流与杂流,分斋而居。士流、兼习一大经或一小经,杂流则诵小经或读律,都以三舍法补试。考试成绩以笔意简全,不摹仿古人而尽物情态形色俱若自然,意高韵古为上;模仿前人而能出意,形色象其物宜,而设色细,运思巧为中;传模图绘,不失其真为下。学成后,通过科举考试分别授予官职。但杂流授官等级较低,限定不能授以三等以上官职。

宋代培养绘画人才的专科学校。设立于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学习内容有:佛道、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屋木等,兼习《说文》、《尔雅》、《方言》、《释名》等基础知识。学习《说文》则令书篆字、著音训;其余各书皆设问答,根据学生解答程度来判定其是否通达画意

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设立的一所皇家美术学院。最初隶属国子监太学,大观四年归翰林图画院管理。画学除有一套严格的招生考试办法和升降级制度外,还有一套完整系统的教学内容,绘画专业课要学习佛道、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屋木等课程,同时还开设必修的文化课。画学起着培养和向翰林图画院输送高级绘画人材的作用。这所世界上第一个高等美术学府,随着北宋的灭亡而结束了它短暂的历史。

宋代培养宫廷画家的专科艺术学校。建于宋徽宗崇宁三年 (1104)。以绘画佛道、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屋木为主课,兼习 《说文》、《尔雅》、《方言》、《释名》等课程。学生以画工为主,依太学之舍升贡出仕法补,分士流、杂流,别斋而居。士流兼习一大经或一小经,杂流则诵小经或读律。考试积分,以不模仿前人而物之情态形色俱自然、笔韵高简为上等。宣和年间兴盛,徽宗亲自出题考试,并每隔10日,出御府图轴两匣以示学者。大观四年 (1110) 画学并入翰林图画局。

宋代培养绘画人才的专科学校。北宋崇宁三年(1104),徽宗下诏颁行书画学敕令格式,创设画学,隶于国子监。初仅据年龄、籍贯、家世即可注籍入学,后因各地赴京求入学者甚众,遂于大观元年(1107)依照太学补试法制定招生制度。应试者先投呈家状,出身士大夫者称士流,其余称杂流。除考试画艺外,士流各试本经义二道(或《论语》、《孟子》),杂流各试小经三道或读律三板,合格者方以其画艺优劣定去取。入学者由太学公厨给食,士流杂流分别斋舍居之。学业分佛道、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屋木诸科。并研读《说文解字》、《尔雅》、《方言》、《释名》诸书。《说文》须书篆字、著音训,余书则设问答,以求解义能通画意。士流须兼习一大经或一小经,杂流惟习小经或读律。依太学三舍法升降,考画标准以不仿前人而物象情态形色皆若自然、笔韵高简为上。设画学博士、画学谕、画学正、画学录、画学直诸学官,掌教授画艺、经书、课业考试、学规施行等事宜。大观四年,诏并画学生入翰林图画局(院),此后画学教育遂在画院中进行。政和、宣和间,徽宗常亲往画院指导学生作画,并出题考试画艺。南宋未置此学。画学之设对于选拔培养绘画人才,繁荣绘画创作起过颇大作用。画学亦是世界上最早的绘画学校,它有一套较完整健全的制度,如课程计划、教学方法、招生和考试制度以及寄宿安排、身份待遇等,在教育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古代培养绘画人才的专门学校。据《萤雪丛记》载:宋徽宗政和年间,始设画学,借鉴太学的办学方法,选拔天下四方的画工,以古人诗句命题,考核其功力与意境。大观四年并入翰林图画局。其专业分科为佛道、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屋木,兼学《说文》、《尔雅》、《方言》、《释名》。宋代之后虽未再设画学,但自此中国绘画艺术却按此分科,采取师徒传承的方式世代延续,及至今日,这对中国绘画艺术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2:2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