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白朴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白朴

分类:【传统文化】

元杂剧作家。字太素,号兰谷,初名恒,字仁甫。朐州(今山西河曲附近)人。八岁时,蒙古军攻陷汴京(今开封),母张氏遭难,父白华随金哀宗出奔。白朴由父执友元好问挈带,北渡黄河。元好问是金末著名诗人,白朴自幼受其影响,文字修养很深。不久白华北归,父子长期居于真定(今河北正定)一带。后移居金陵(今江苏南京)。白朴终身不仕。放浪形骸,诗酒度日。他是元杂剧著名作家之一,所作杂剧和散曲都有名于时,被称作“元曲四大家”之一。计作杂剧16种。现仅存《墙头马上》、《梧桐雨》、《东墙记》三种(《东墙记》现存脉望馆钞核于小毂藏本,但还不能确定是否白朴之作)。《流红叶》、《箭射双雕》仅留曲词残文,见于《元人杂剧钩沉》。所作散曲现存套数4套,小令37支。有词集《天籁集》。白朴现存两种剧作,都是元杂剧中优秀作品。

元戏曲家。原名恒,字仁甫、太素,号兰谷先生,祖籍朐州(今山西河曲),转长时间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父白华,字文举,为金枢密院判官,是金朝著名文士。白朴生于金都汴京,五岁时,蒙军围汴京,父白华扈金哀宗离汴东迁。天兴二年(1233),金留守元帅崔立献城,蒙军进城大肆抢掠。白朴与母亲在劫乱中失散。白朴由父亲好友元好问携出汴京,此时仅八岁。幼年丧乱,对其生活态度与创作均起了重要影响。蒙古灭金后,多次谢荐,拒不入仕。青壮年时曾漫游大都(今北京)、顺天(今河北保定)、寿春(今安徽寿县)、怀州(今河南沁阳)等地,并开始了杂剧创作。五十岁左右游江南,留江州(今江西九江),徙居建康(今南京),白朴子白镛,官阶高,故白朴死后,得以“赠嘉议大夫”(《录鬼簿》)。所作杂剧今知16种,有《楚庄王夜宴绝缨会》、《师道赶江江》、《祝英台死嫁梁山伯》、《薛琼琼月夜银筝怨》、《十六曲崔护谒浆》、《高祖归庄》、《萧翼智赚兰亭记》、《汉高祖泽中斩白蛇》、《唐明皇游月宫》、《苏小小月夜钱塘梦》、《秋江风月凤凰船》已佚失。今存《裴少俊墙头马上》、《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董秀英花月东墙记》三种。《箭射双雕》、《流红叶》各存曲词一折。《墙头马上》、《梧桐雨》为其代表作。《墙头马上》塑造了市井女子李千金敢于追求婚姻自主的艺术形象。《梧桐雨》写李隆基与杨贵妃爱情悲剧。前者注重戏剧冲突,以反封建礼教精神取胜,后者着重人物感情抒发,意境的渲染。另有词集《天籁集》与一些散曲。存词二百余首,多兴亡之叹,亦有闲适、咏物之作。《沁园春?保宁佛殿即凤凰台》为其代表作。词兼有婉约、豪放风格,是当时词坛名家。明贾仲明赞其词曲曰:“洗襟怀,剪雪裁冰。闲中趣,物外景。”(《凌波仙》)散曲有套数四套,小令三十三支。风格淡雅。其生平参见《金史》、《元史》及钟嗣成《录鬼簿》。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0:3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