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百家锁和百家衣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百家锁和百家衣

分类:【风俗文化】

有些小孩体弱多病,担心难以养育。为了小孩易养易大,保延寿命,民间流行有各种保育的方法。戴百家锁、穿百家衣、吃百家饭、兜百家米就是其中迷信的保育手段之一。

百家锁,是小儿的家人派人走家串户,如同僧道化缘一般向各户乞讨一文钱,然后用这积凑起来的钱打一把锁给孩子戴上,借这百家的福寿,以保孩子的寿命。北京称为“化百家锁”。凑制百家锁的风俗,在全国流行很广。江西一带的做法是: 先用白米七粒,红茶七叶,用红纸包好,约二三百包,散给亲友。收回时,对方须送钱数百文或数十文。小孩父母将收集来的钱,购一银锁,正面镌“百家宝锁”,反面镌“长命富贵”,系于小孩颈上。又有一种简易的方法是,用一百或二三百文钱与一乞丐对换成小钱,取其从百家讨来的意思,然后将换来的钱购买锁。锁或镀金,或纯金,佩于小孩胸前。

为保小儿的安全,黑龙江一面坡一带,婴儿生出后,产家要向街坊邻居讨要七家的大钱,即带方孔的古铜币,和七家不同颜色的彩线。将大钱用七股合一的线一孔连一孔地穿成连环形,缀上饰穗,用长线将其挂在婴儿项上,叫做“长命锁”,一直要挂到六七岁时,因这时孩子已经能“站住”,即保活了。

给小孩穿 “百家衣” 的习俗,各地流行也颇广。所谓 “百家衣”就是用各种颜色的碎布拼制成衣服给小儿穿,由于社会上的乞儿多穿这种百结鹑衣,小儿穿了 “百家衣”就可像卑微的乞丐一样容易养育。古代官宦富贵人家或中等人家,多在孩子启蒙前,先向一百户人家各索讨一块布 (后发展为由一百家各送一小块锦缎) 拼制成“百家衣”。每一块布直径为七厘米,呈八角形,颜色各异,并且都绣上花鸟虫鱼或人物。这大约是正宗的 “百家衣” 了。

除此,浙江丽水一带还有“兜百家米”的习俗。倘若小孩多病,难以养育,父母须择取吉日到夫人庙去烧香礼拜,许下讨饭愿。许愿后,往各家兜米,每讨一家就用红头绳打个结。待讨足百家米后,卖掉其中若干,为小儿添制银项圈,或银脚镯、银手镯,剩下的百家米磨粉蒸成千层糕,切成小块,在村口或道旁分散给众人,叫做“还讨饭愿”。与此相似的是安徽有吃“百家饭”的习俗,也是家中小孩体弱多病,就用大红布袋向外姓人家讨些粮米,煮饭给小孩吃。这类做法寓有小儿吃了百家饭,贱而易养之意。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1:4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