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相国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相国

分类:【传统文化】

官名。春秋时齐景公始设左右相。战国时魏国最先置相职,除楚国外,各国百官之长,相继设相邦(铜器铭文均称相邦,传世古籍则作相国)或丞相。据《史注?赵世家》所载,赵武灵王传少子何为王,以肥义为相国,史传所记相国之名始此。秦代有丞相,又有相国。汉高祖初即位,置丞相,十一年(前196)更名相国。旋复改为丞相。汉魏以降多为对实际宰相的尊称。清代则专指大学士。

官名。①指辅佐帝王总理国家政事的最高行政长官,为丞相异名。战国始置,韩、赵、燕、秦等皆有相国,为百官之长。《史记?赵世家》:“大夫悉为臣,肥义为相国,并傅王”,《资治通鉴?周赧王十六年》注引此条曰:“相国之官始此,秦、汉因之;汉、魏以降,其位望尊于丞相。”秦相国、丞相并置,以为加尊之大臣的称号。吕不韦曾为相国。《史记?秦本纪》:“东周君与诸侯谋秦,秦使相国吕不韦诛之。”西汉初,萧何初为丞相,诛韩信有功而更拜为相国。《汉书?百官公卿表》:“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②王国之行政长官。汉初名相国,惠帝元年(前194年)改称丞相,景帝中元五年(前145年)更名为相。地位略当于郡太守,秩二千石,掌王国政事,自辟属官。③唐以后多作实际宰辅之尊称。明、清则专以敬称内阁大学士。参见“丞相”及“宰相”条。

官名。春秋时齐景公始设左右相,相成为齐国强大的卿大夫的世袭官职。至战国时赵武灵王传少子何为王,以肥义为相国。此乃史传所记相国一名之始。秦设丞相,又置相国。二者的区别是: 相国地位高于丞相。凡为相国者,或是客卿,或是外戚,但都要对秦有突出的贡献,取得封邑,封侯称君。如樗里疾,武王时为右丞相,昭王元年至七年为相国。他是惠文王之弟,封邑于蜀严道县,号严君。吕不韦,庄襄王时为丞相,秦王政元年至十年尊为相国,食邑10万户,号文信侯,秦王政称之为 “仲父”。而为丞相者,无一有食邑称君的,如甘茂、薛文等。此外,相国权力也大于丞相。如魏冉为相国,势倾朝野。吕不韦为相国是实际上的国君。而丞相则受国君控制。相国和丞相虽然有差别,但它们都是由相演变而来,又都是百官之长。汉高祖刘邦即位后,初置丞相。高祖十一年(前196) 更名相国。萧何、曹参曾任相国。魏晋以后,相国不常设。唐以后多用作实际任宰相者的尊称。明、清两代则用以对内阁大学士之尊称。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4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