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相国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相国寺分类:【传统文化】 我国著名佛教寺院之一,在河南开封市内。战国时原为魏公子信陵君住宅。北齐天保六年(555)建寺,名建国寺。后毁于兵火。唐睿宗时重修,改名大相国寺,并御书题额。寺广达545亩。明代末年被毁。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重修。八角琉璃殿高高耸起,翼角皆悬铃铎。殿内有木雕密宗四面千手千眼观音巨像,相传为1棵大银杏雕成。钟楼内存清代巨钟1口,高4米、重万斤,有“相国霜钟”之称。 佛寺名。在河南开封市内。北齐天保六年(555)创建,名建国寺。后寺毁,唐初为歙州司马郑景私宅,景云二年 (711) 重建。延和元年(712) 唐睿宗李旦梦见建国寺佛像显圣,想到自己从相王登上皇位,特将建国寺改名相国寺,并御书大相国寺匾额。当时规模宏大,有“重楼三门,七宝佛殿、排云宝阁……计四百余间”。后都毁于火,继又重建。宋代时相国寺,是东京最大的佛寺,被封为皇家寺院,多次赐额题名,皇帝亲临礼佛。新进士题名刻石于相国寺。唐宋以来许多著名艺术家为相国寺塑像作画。如王温塑的佛像,吴道子、石抱玉、高益、崔白、李元济等绘的壁画都被誉为神品。当时相国寺的豪华气派被形容为 “金碧辉映,云霞失容”。相国寺当时是中外佛教交流的中心,各国使节、佛教僧侣都来学法礼佛,日本高僧空海、成寻,高丽使节崔思训等都曾来过。相国寺在宋代还是商业和娱乐的中心,“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 (《东京梦华录》),“百艺逞能”“热闹无比” ( 《如梦录》)。明末黄河决口,开封被淹,寺也全毁。清乾隆三十一年 (1766) 皇帝亲批库银万两,重新修建。竣工后,乾隆亲题额敕修相国寺,墨迹至今犹存。现存清代建筑犹有皇家气派。大雄宝殿建在高大的月台上,四周围以白石栏杆,重檐歇山顶,上覆黄绿琉璃瓦。八角琉璃殿建造别致,中央一亭,八角高耸,翼角悬铃,迎风作响,四周围廊,殿顶覆以琉璃瓦件。殿内供奉一座木雕密宗千手千眼四面观音立像,高约7米,据说为一棵大银杏树雕成。雕工精湛,全身贴金,光彩奕奕,为佛教造像所少见。 相国寺图 位于开封市中心。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佛教中心之一。原为魏公子无忌――信陵君的故宅,北齐文宣帝天保元年(555年)创建寺院,称为建国寺。712年,唐睿宗李旦更名为相国寺,并亲笔御书了“大相国寺”的匾额。唐宋两代是相国寺的鼎盛时期,尤其是北宋,扩建后的寺院占地面积540亩(36公顷),是现在规模的18倍。分为64个院,每院都有主持,由皇帝赐予封号,僧众达2000多人。皇帝庆寿、祈祷、巡幸进香,以至进士题名,多在相国寺举行。所以人称相国寺为“皇帝寺院”。现存相国寺的主要建筑都是清代遗物。山门高大壮观,罗汉殿中间有一些八角亭结构高高耸立,内有一尊四面千手千眼观音木雕像,高6.6米,是乾隆年间,由艺术巨匠用一整株白果树雕刻而成,每面有6只大手,200余只小手,手心有一只慧眼,总计1000余尺,故名千手千眼佛。关于这尊佛的来历,传说古代有一位明君,身患重病,敌国趁机进犯。又久治不愈,有一仙人下凡指点说,只有亲人的双手双眼作“药引子”,才能治愈国王的病。国王的三公主深明大义,毅然为父王献出了生命。佛祖深为感动,特封她为千手千眼观音,专为万民除灾解难。这一悲壮的故事感动了上天,又感化了百姓,为其塑金身,香火不绝。藏经楼位于整个寺院的后半部,是一座两层楼阁的建筑,雕梁画柱,富丽堂皇,巍峨壮观,为珍藏经卷之处。 位于市中心自由路。传为战国魏公子信陵君故宅。北齐天保六年(555)创建,名建国寺,后毁于兵火。唐重建,延和元年(712)睿宗赐名大相国寺,并题额。睿宗旧封相王,故名。宋《东京梦华录》载,寺内壁画、塑像等出自“古今妙手”。宋初,寺分八院,占地545亩。皇帝常游此,中外名僧往来频繁。寺每月开放五次,万姓交易,热闹非常,为当时东京著名庙会场所。明成化二十年(1484),改名崇法寺。明末开封被黄河淹没,相国寺大部分建筑塌圮。清顺治十八年(1661)重修,仍名大相国寺,后废。乾隆三十一年(1766)复修,即为今存之规模,面积2公顷,寺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八角琉璃殿、藏经楼和东西二阁,自南而北分布在中轴线上。八角琉璃殿内有一座八角亭,内立一尊千手千眼观音菩萨站像,高约7米,系银杏木雕成,共有手、眼各1048只。钟亭里悬挂一大铜钟,高2.23米,口径1.81米,重万斤。“相国霜钟”为开封胜景之一。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