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真大道教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真大道教分类:【传统文化】 南宋初河北新道教派别之一。原名“大道教”。初为北宋遗民义不仕金,聚徒训众,自谋生活而创立。始祖为金代道士刘德仁。教义本于老子“清静无为”、“少私寡欲”、“慈俭不争”思想,教人忠孝诚谦,去恶复善,绝欲忍苦,利民爱物,不主张炼丹养气长寿成仙之道。当时在河北一带影响甚大。传至五祖郦希诚,深得元宪宗赏识,其教归依朝廷,成为正式道教派别。极盛时,教徒曾遍及黄河流域及江南一带,经十余传而后渐渐衰落。 道教派别之一。原名“大道教”。由金代初年道士刘德江创立。以“见素抱朴”、“少思寡欲”、“虚心实腹”、“守气养神”等为教旨。五传至郦希诚时,遂分为两派。郦希诚不讲“飞升化炼,长生久视”,本老子“清静天为”、“少思寡欲”、“慈俭不争”之旨,“以苦节危行为要,而不妄取于人,不苟侈于己”。立戒条九则,教人忠孝诚谦,去恶复善,绝欲忍苦,利民爱物。被元宪宗赐名为“真大道”,始称“真大道教”。该派六传弟子孙德福,于至元五年(1268年)奉诏统辖各路“真大道”。又三传而至张清志,其教益盛,授“演教大宗师”、“凝神冲妙玄应真人”。教徒遍及黄河流域和江南一带,经十余传而后衰。 原名“大道教”。道教派别之一。金初刘德仁创立。五传至郦希诚,见知于元宪宗(1251―1260),始名其教为“真大道教”。根据老子“清静无为”、“少私寡欲”、“慈俭不争”之旨,教人“忠孝诚谦,除恶复善,绝欲忍苦,利民爱物”。六传至孙德福,至元五年(1268年)奉诏统辖各路“真大道”。九传至张清志,其教益盛,授“演教大宗师”、“凝神冲妙玄应真人”称号。教徒遍布黄河流域及江南一带。经十余传而衰。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