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石氏星经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石氏星经分类:【传统文化】 书名。指战国魏人石申所著星占之书籍。石氏著有《天文》、《浑天图》等,可能唐以前曾流传,现早已亡佚。唐代瞿昙悉达集《开元占经》引用有《石氏星表》及其他星占方面内容,但这些引用是否可靠,尚待研究。后来出现伪托汉代甘公、石申所著《星经》,宋代以后称《甘石星经》,其中竟有唐代地名,显然与唐以前所流传的《石氏星表》非一物。参见“甘石星经”。 中国战国时代魏国天文学家、占星家石申(又名石申夫)的著作。据《史记?正义》引南朝梁阮孝绪的《七录》称,石申著《天文》八卷。这是一部主要讲述当时占星的著作,其中包括了部分恒星位置星表。古代将星表称为星经。该书早已佚失。约在西汉以后人们将石申《天文》八卷习称《石氏星经》。但经考证发现汉代史料中所引用的《石氏星表》明显有西汉人增订之迹,并非是战国时石申的原著。另外,汉魏以后,石氏学派续有著述,他们的书也都冠有“石氏”字样。如《石氏星经簿赞》等。惜《石氏星经》原著及石氏学派的著作都已失传。不过,在唐《开元占经》书中发现有大量节录。其中最重要的是标有“石氏曰”的127颗恒星坐标位置(今本缺6颗星)。计算表明,其中一部分坐标值确与公元前4世纪,即石申时代相合。另一部分可能是汉代所测。自三国吴太史令陈卓成功地综合了石申、甘德、巫咸三派星宫为283官1464颗星的全天星座体系后,后代历法家、占星家均以综合体系为基础,编书成册。其中有一部被称为《星经》或《通占大象历星经》的书,被后人伪托为“汉甘公、石申著”,宋以后索性称它为《甘石星经》。但因该书有唐代地名、且有巫咸这一家的星官内容,所以,它与战国、西汉时代所流传的《石氏星经》完全是两回事。《石氏星经》不仅是我国最早的星表,而且也属世界上最古老星表之列。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