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砖室墓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砖室墓分类:【传统文化】 西汉中后期开始出现于中原和关中地区,不久便迅速普及,到东汉已流行全国,并盛行于以后各个时代。墓室用小型长方砖砌筑,有时局部使用楔形砖和榫卯砖。顶部或券筑成圆弧形,或叠涩成穹窿状。墓的大小不一,往往附有耳室。贵族和大官僚的墓,规模宏大,除后部的主室外,多设前室、中室或侧室,在布局上模仿他们的府第。诸侯王等大贵族的墓,沿袭西汉木椁墓中黄肠题凑之制,但用方石代替柏木,如河北省定县的中山简王刘焉墓。东汉贵族官僚的砖室墓,往往施彩色壁画,其题材主要是显示墓主人的身份、经历、日常生活和产业财富等。例如:河北省望都一号墓多绘墓主人的属吏和侍从,将墓室布置得有如他的府署。河南省密县打虎亭2号墓绘车骑出行和宴会百戏图等,表现了墓主人生前的显赫威势和豪奢生活。当时壁画的题材,还包括古代圣贤、忠臣义士、孝子列女故事以及神仙、祥瑞、天象和“四神”的图像等。东汉时,四川省境内的砖室墓,有时在砖壁上另嵌一种模印着画像的砖,称为“画像砖墓”。画像的题材有讲经、宴饮、乐舞、车骑等地主官僚阶级生活场面,也有收获、渔猎、采桑、舂米、酿酒、渚盐等各种生产活动的情景。 西汉时期,北京还都是土坑墓葬,王莽时期,北京开始出现砖室墓,到东汉中期以后,大量出现多室、复室的砖室墓。如怀柔汉墓中的9座东汉墓就都是砖室墓,墓室以长36厘米、宽16厘米、厚6厘米的砖砌成,墓室多为双层拱券,墓壁砖的砌法为两铺一立或一铺一立,多以方砖铺地。一般来说,东汉中期以前室、后室的砖券墓为主,而晚期则以笔顶的砖券多室墓为主。以上诸多墓葬都是中等阶级的墓葬形式,至于皇亲国戚,则规模更加宏大,格局更加精致。比如北京丰台大葆台西汉燕王(广阳王)墓就是如此。该墓呈凸字形,面积23.2×18平方米,深3.7米,由封土、墓道、甬道、内外回廊、前室(便房)、后室(椁室)和棺椁等部分组成,整个墓葬按“天子葬”的形制修建。陪葬品有大量的车马、陶、铜、铁、玉及丝织品等等。 北京地区的西晋墓发现较少,从现存材料来看,多为砖室墓,可分单室、双室、三室几种。与洛阳地区西晋墓不同的是,北京西晋墓无论大小,墓室平面承继北京传统,多呈长方形,甬道不在墓壁正中,而在左侧或右侧,使得全墓平面呈刀把形。出现墓志铭,以华芳墓志铭为代表。 北京地区的唐墓,除先农坛附近曾发现一座土坑竖穴墓外,其余均为砖室墓,分单室和双室两种形制。单室墓一般有墓门、甬道和墓室,墓室平面多呈抹角方弧形,少数为圆形。双室墓由墓道、甬道、前室、后室等部分组成。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