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礼部韵略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礼部韵略

分类:【传统文化】

韵书名。为科举程式之书。宋代丁度等根据真宗景德四年(1007)丘雍等所定《韵略》重修而成,于仁宗景钓四年(1037)由国子监颁行。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以后,贡举之事由礼部管理,宋代因之。此书官修,分5卷,收字不足一万,释义简略,最常见者甚至不加训释,因主要用于科举,故名。后不断有补充修订,著名者有南宋毛晃、毛居正父子增注、校勘重增之《增修互注礼部韵略》,简称《增韵》。

《广韵》的简本。现在流传的《广韵》成书于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是《切韵》的第二次修订本。前一年,即景德四年(1007)曾对《切韵》进行第一次修订。当时人认为该书太过繁冗,而且收字中有些冷僻字,一般人用不着。为方便人们读书、作文、应试,戚伦等奉皇帝之命,把《切韵》中较重要的、常用的字摘出来,编成《韵略》,当年(1007)即完成,原书早佚。宋景钓四年(1037),贾昌朝批评《韵略》多无训释,字有相混或重迭,不便使用,宋仁宗命丁度等重修,当年即完成。这是当时考官和应试举子共同遵守的官韵。唐代开元二十四年(736)以后,贡举的事由礼部管理,官韵就由礼部颁行,因此叫《礼部韵略》。它收字共9590个,韵数同《广韵》一样,共分206个韵,韵目以及韵目下所注“通用”“独用”与《广韵》不完全相同,而与《集韵》相同。这不仅有利于了解当时的语音,而且对后来韵书中韵部的合并很有影响。

《礼部韵略》是国家颁行的官韵,所以影响很大,研究它的人很多。原书散佚,只有修订本存世。修订本很多,较重要的有《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和《增修互注礼部韵略》。《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不著作者,可能是集体编撰的官本。此书于字下训释时先列官注,即考官、举子共同遵守的一般解释;后列互注,一般是对官注的疏解或补充,只用作参考。官注之后、互注之前加“释云”,以示区别。此书有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曹寅刻本,即《栋亭五种本》。后由姚觐元重刻,即《姚刻三本韵》。还有商务印出馆的《四部丛刊?续编》本,是据铁琴铜剑楼藏宋绍定三年(1230)藏书阁重刻本影印的。《增修互注礼部韵略》由南宋毛晃增修,其子毛居正校勘重增。毛氏父子的修订工作有四个方面:增字、增圈(该书体例,凡某字有异读、又音的,字上加圆圈以为标志,叫圈字,有该圈未圈的,毛晃补圈)、正字、修订注释。毛晃增字2655个,增圈1691字,正字485个,为一些注释作了勘误、修订。后毛居正又增加1402字。毛氏父子对《礼部韵略》的贡献很大。他们修订过的注释,在当时以至后世,都有很高的评价。此书清代无刻本,现在不易见到。

韵书。北宋丁度等奉诏撰。5卷。此书是在《韵略》基础上修订而成,成书于景钓四年(1037)。本书是指作为官韵专供考官和举子所用的韵书简本,以贡举属礼部掌管,故称。为方便实用计,全书共收9,590个常用字,大大少于《广韵》和同时编撰而稍后刊印的《集韵》。注释也从简,一般只注一个常用的或基本的意义,如“?,日出”、“殚,极、尽也”、“坷,坎坷,地不平”等。有些最常用字则干脆不加注释,如“东”、“火”之类。和《集韵》一样,其韵数一仍《广韵》之旧,亦是206韵,但韵目用字、部分韵目的次序以及韵目下所注同用独用例则略有小异。该韵书作为一部普遍应用的范本,受到广泛的注意和研究。颁行后,不断有人为之刊正、校订、增字、补充训释,惟其为官书,任何细微更动,均须奏请皇帝批准,方可实行。其修订本比较重要的有两种,即《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和毛晃增注、毛居正校勘重增的《增修互注礼部韵略》(简称《增韵》)。后者的修订本在质量上超过了原本,遂逐渐取而代之,故原本今已不传,惟存《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0/20 0:4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