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吴晗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169 吴晗1909—1969史学家。原名吴春晗,字辰伯,浙江义乌县人。1929年入中国公学,潜心于明史考证。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史学系,留校任教。抗战以后,应邀在云南大学、西南联大任教授。成为当时大后方民主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北平解放时,担任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文学院院长、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参加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北京市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北京市历史学会会长等职。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公认的明史专家。“文革”中,受迫害致死。主要著作有《朱元璋》、《读史札记》、《春天集》 等。 吴晗1909—1969现代史学家。原名春晗,字辰伯,浙江义乌人。194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历任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等职。1943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北京市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被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及二、三届全国政协常委。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任民盟中央副主席。一生研究中国古代史,尤精于明史。主编有《中国历史小丛书》,出版150种。著有《朱元璋传》、《史事与人物》、《历史的镜子》、《读史札记》及《投枪集》等。 吴晗吴晗(1909—1969),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和教育家。浙江义乌人。先后担任过云南大学、西南联大、清华大学教授,对我国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1927年入杭州元江大学预科,1929年升入中国公学社会历史系,1930年到燕京大学图书馆作馆员。1931年入清华大学文学系,至1934年毕业,留校任助教。1937年到昆明云南大学文史系任文史教授,后到西南联大教书。曾被派往叙水分校讲通史课。1943年他加入民盟,1944年9月到重庆出席民盟全国代表会议,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从1943年以后他和闻一多等成为进步学生的亲密朋友和导师。1945年抗战胜利,他受共产党的委托,与闻一多一起出面,邀请张奚若、楚图南、尚钺,费孝通等,在云南大学开会,创办《时代评论》 周刊,推动民主运动。“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与闻一多等带动联大教授会首先罢教。支持学生进步活动。1946年7月李公仆、闻一多在昆明被暗杀,他悲痛欲绝、奋笔疾书 《哭公仆》、《哭一多》、《哭亡友闻一多》、《闻一多之死》 等悼文。同年8月中旬回到北平重返清华园,10月,任北平民盟主要负责人,在反饥饿、反内战以及反对美暴行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吴晗吴晗 (1909—1969),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和教育家,浙江义乌人。先后担任过云南大学、西南联大、清华大学教授,对我国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1927年入杭州元江大学预科,1929年升入中国公学社会历史系,1930年到燕京大学图书馆作馆员。1931年入清华大学文学系,至1934年毕业,留校任助教。1937年到昆明云南大学文史系任文史教授,后到西南联大教书。曾被派往叙水分校讲通史课。1943年他加入民盟,1944年9月到重庆出席民盟全国代表会议,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从1943年以后他和闻一多等成为进步学生的亲密朋友和导师。1945年抗战胜利,他受共产党的委托,与闻一多一起出面,邀请张奚若、楚图南、尚钺、费孝通等,在云南大学开会,创办《时代评论》周刊,推动民主运动。“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与闻一多等带动联大教授会首先罢教。支持学生进步活动。1946年7月李公朴、闻一多在昆明被暗杀,他悲痛欲绝、奋笔疾书《哭公补》、《哭一多》、《哭亡友闻一多》、《闻一多之死》等悼文。同年8月中旬回到北平重返清华园,10月,任北平民盟主要负责人,在反饥饿、反内战以及反对美暴行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吴晗历史学家。1909年11月5日出生。浙江省义乌市人。1931年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37年到昆明云南大学任教授。1940年后先后任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教授,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系主任、文学院院长、校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及主任委员等职。1949年后,历任北京市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术委员、北京市政协副主席、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副主席等职。在此期间改写出版了《朱元璋传》,创作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等。1961年和邓拓、廖沫沙为《前线》“三家村札记”专栏写杂文。1965年8月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把该剧诬为大毒草,后又陷入“三家村”文字狱,1969年10月11日被迫害致死。1978年得到平反昭雪。其代表作有:《海瑞的故事》、《灯下集》、《春天集》、《投枪集》、《学习集》、《吴晗杂文选》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