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祈祷丰收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祈祷丰收

分类:【中国民俗】

皖中、皖西一带,严冬到来年,要将冬沤田翻耕,以沤化田里的稻桩,杀死虫卵。1949年前,一旦发生蝗虫危害,可烧香唱戏送蝗虫。其中,铜陵县一带,每遇虫灾,农民请道士念经,杀鸡剪生,并在秧田插小白旗一面,稻田插黄三角旗,旗上画有神符,盖上大印,滴上鸡血,以示镇邪除虫。宣城地区如有一方遇虫害,则一村或数村联合延班唱戏,家家烧香,祈神保护五谷丰收。皖西、皖南、皖中等地,在农历正月初七,农民有戳地蚕的习惯,用火钳做钎子,在菜地上东戳几下,西戳几下,边戳边念:“戳地蚕,蚕发瘟,一棵茶,十八斤。”认为这就可以消灭地蚕。这一天,还发动全村少年儿童成群结队地敲锣打鼓,鸣放鞭炮,上山赶狗(狐狸),以免偷吃家鸡。

沿长江地区及皖南部分地区,农民都有办“青苗会”的习俗。一般在稻子出穗时进行,农民集体筹款请道士祈神,用红绿纸制成三角旗,繁昌县一带还杀鸡淋血于旗上,系在稻叶上,意为打过“青苗社”,害虫不能作祟,“鬼火”不能烧稻。

皖北一带,春节时在牲口的槽头上贴“春”字,还贴上“牛头兴旺,骡马平安”的红纸条。除夕之夜,农村家家户户拿过年的蒸馍喂牲口,喂时还要唤几声,在牲口头上拍拍,以示爱护,开春干活时放鞭炮,以示庆祝。沿江青阳一带,农村有办“牛王庙”的习俗,开牛王会以祈求保佑耕牛平安。会后请演皮影戏酬神。

1949年前,安徽境内有祈雨、求晴的习俗,但各地的方法稍有不同。皖北一带,遇久旱不雨时,县令率人戴柳条帽,穿草鞋,高挽裤脚,提炉焚香到龙王庙祈雨。久雨不晴时,扎穿纸衣持“扫帚”的“扫天婆”,挂檐下祈晴。沿江一带,每逢夏秋久旱不雨,农民自发结队求雨。光头垢面,脚穿草鞋,手执写有“龙王降雨”字样的小彩旗,步行至深山水潭,用四只竹筒取水,拿回来系在坐椅脚上,意在引动四海龙王兴云布雨。皖中、皖西一带,遇到大风大雨时,分别将秤和斗置于堂轩香案之上。风大管秤,雨大管斗。安徽境内居民还有预测一年的农业生产丰歉习俗。预测都在农历除夕与正月初进行。皖北地,农历正月初一上午,如天气暖和,有些农户往往套上牲口去地里犁一圈,意为新年里头一天动土,会有好收成。皖西、皖南一带,春节前蒸年粑时,特做12个小粑(闰年做13个),粑中间做凹形,按月的次序排列,上笼、蒸熟后视每个粑窝积水多少,以预测来年每月雨水的情况及年成的好坏。皖中、皖西一带,在除夕,取火炉中大小相同的炭粒12粒(闰年为13粒),按月次序排列。一个时辰后,再看炭粒熄火的程度,以预测来年雨水情况,先灭者象征雨水多,不灭者为干旱,也有人选择成色相近的黄豆,在竹筒内顺序排列,在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取出观看,发胀的黄豆预示雨水多,不胀的黄豆预示干旱,半胀的黄豆预示雨水适中。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3: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