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神主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神主分类:【传统文化】 为已死帝王立的牌位。亦称主。古代帝王埋葬后举行虞祭(安神之祭),用桑木神主。一年举行练祭(此时可穿练布,故名)时改用栗木神主,迁入宗庙,故称宗庙神主为栗主,桑主则埋掉。后民间亦为已死者立神主,称神位、灵牌。用木制成,狭长,中间写死者姓名、官谥,旁题主祀者姓名。左边写死者生卒年、月、日,右边写埋葬地点。 古代祭祀时设立的牌位。亦称 “神位”、“木主”,俗称“灵牌”。这种祭奠死者的方法在很早就出现了,《史记?周本纪》: “(武王)东观兵,至于盟津。为文王木主,载以车,中军。武王自称太子发,言奉文王以伐,不敢自专。”古代如有对外战争,需载神主(木主)而行,表示不忘祖先和靠先人保佑。宗庙内所设的已死国君的牌位也简称“主”。《谷梁传?文公二年》: “作僖公主”注: “主,盖神之所凭依,其状正方。” 至于汉魏时期神主的形制规格,《后汉书?光武纪》有一段注文: “神主,以木为之,方尺二寸,……天子主长尺二寸,诸侯主长一尺。” 明代祭祀时所用神主按祭祀等级不同而有所不同,祭祀天地祖庙的神主叫 “神板”,其余的叫 “神牌”。祭天时所用的神板长二尺五寸、宽五寸,厚一寸,底座高五寸,以栗木制成。神板正面题写“昊天上帝”四个金字。祭祀祖先时所用神主长一尺二寸,宽四寸,底座高二寸。 省称“主”,也叫“祠版”,俗称牌位。古人认为是死者神灵依托之具。按照古礼,卿大夫以下皆不当立主,宋时则下至庶民亦立之。按照古礼,虞祭时所用神主以桑木制成,练祭之前才改用栗木。宋人为求省事,多在虞祭之前即制成栗主,练祭时即不再改易。主之大小无定制,大致为一狭长木牌,下有趺座。虞祭前的神主尚未题字,只是一块木板,此时起神主作用的是魂帛。参见“题主”。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