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禁兵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禁兵分类:【传统文化】 又称“禁军”。北宋正规军。原指皇帝亲兵。宋初削藩,令各地骁勇之兵送京城,故诸镇强兵锐卒基本转隶禁军,禁军力量增强而成为国家正规军。此后,又从各地招募,或从厢兵、乡兵中选拔,禁军时有扩充。禁兵除充当皇帝宿卫的班直外,各军有捧日、天武、龙卫、神卫、雄威等番号,分别隶属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三衙。“大凡百人为都,五都为营、五营为军,十军为厢”(《武经总要》前集卷一)。营又称指挥,是禁兵最重要的一级编制。此四级编制只是大致规定,事实上是很不整齐划一的。宋初,以屯驻、就粮为名,更戍各地,依限回驻京城。后设就粮禁兵,常驻地方。太祖时约有19万人,太宗时增至35万余人,真宗时至43万余人,仁宗时大增至82万余人,成冗兵之势。英宗时裁减至60余万,神宗时进一步裁冗,并行置将法。多数禁兵组成将一级编制,而置专任将官统领,编制逐步改为军、将、部、队四级。各地少数未行置将法的禁军称不系将禁兵,留驻京城的禁兵也大都未系将的编制,称在京禁军。禁兵为雇佣兵,领有军俸,然需文面刺字,地位低下。北宋末,政治腐败,军队缺额普遍,京师三衙所统之兵号称10万,实仅3万。北宋亡,禁兵主力大部溃散。南宋时,各屯驻大军取代禁兵,成为正规军。而各地虽仍保留有禁兵之名,实为主供杂役之用,几与厢军同。参见“宋代兵制”。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