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禅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禅分类:【传统文化】 ①佛教用语。梵语“禅那”的省称,意译为“思维修”,义为静思。佛教常把静坐敛心,专注一境的精神状态称为禅,或称“坐禅”。亦可泛指有关佛教事物,如“禅宗”(佛教派别)、“禅杖”(佛教徒坐禅欲眠时,用以触使警醒之杖)、“禅床”(坐禅之床)、“禅林”(佛教寺院)、“禅师”(僧侣之尊称)、“禅客”(僧人)等。②古代祭地之礼仪。禅(shàn善),古作“ ”。 上古时代辟场,祭地、报地之功,称作“禅”。③禅(shàn善),指古代以帝王之位传人。《孟子?万章上》:“唐虞禅。”参见“禅让”。 梵文 “禅那” 的略称,意为 “静虑”、“思维修”,是印度各种教派普遍采用的一种修习方式,在佛教思想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其渊源是印度婆罗门教的经典 《奥义书》 中所讲的 “瑜伽”。“瑜伽” 即静坐调心,制御意志,超越喜忧,体认 “神我”,以达 “梵” 的境界。据佛典 《俱舍记》、《瑜伽师地论》 的解释,认为通过“心注一境”、“正审思虑” 的习禅,可以有效地制约个人内部情绪的干扰和外界欲望的引诱,使修习者的精神集中于被规定的观察对象,并按照被规定的方式进行思考,以实现除却烦恼、解决去恶从善、由痴而智、由 “染污” 到 “清净” 的转变。禅的修习也可以产生某种心理现象,使信仰者从心绪宁静到心身愉悦安适,直至出现某些特定的宗教幻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