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福州三坊七巷古民居建筑群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福州三坊七巷古民居建筑群

分类:【中国民俗】

三坊七巷是省会福州著名的古民居建筑群,其历史至少可以溯至唐宋时期,至明清前后保持了现在的规模和格局。其地在今福州市鼓楼区西侧,三坊分别为衣锦坊、文儒坊和光禄坊,七巷分别是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和吉庇巷。三坊七巷均为东西走向,坊、巷之间分别由著名的南后街连接起来。南后街有如中轴,三坊在轴西侧,七巷在轴东侧。随着现代城市建设的拓展,如今杨桥巷、吉庇巷均已扩展为大街,实际上七巷仅存五巷。三坊七巷的建筑物以众多颇具特色的古民居为主体,此外还有不少从属于住宅的亭台楼榭等园林建筑、一些殿堂庙宇、宗族活动的祠堂馆舍和公共娱乐活动场所及商店等。唐宋明清前后居住在三坊七巷的居民中,有相当部分是一些权势显赫的达官贵族、官宦世家以及富甲一方的富绅巨贾,除此之外,还有不少文儒书生和其他社会上层人士。三坊七巷古民居等建筑的主要风貌体现于青瓦白墙、石板深巷、各种雕刻精美的建筑饰物和风火墙式的多进院落。特别是那鳞次栉比的重重风火墙,从高处俯视,犹如此起彼伏的层层波浪,情景极为壮观。三坊七巷的传统建筑格局则是坊巷纵横,曲径通幽;深宅大院,高墙环绕;兼之青瓦白墙,精美装饰,极富地方特色。

在设计方面,三坊七巷的民居住宅十分注意坐向的选择,不论大门开向如何,住宅建筑总是取坐北朝南或坐南朝北。福州自然气候特点是东南风居多,这种选择顺应于自然,有助于冬暖夏凉。富家豪宅大致分门、院落、庭园及其他附属建筑物三个组成部分,主次分明,设计严谨。三坊七巷住宅的大门往往独成一组建筑,门多的有四道,在门与院落之间,往往还用一道高墙阻隔。正坐厅堂是院落的主建筑,面阔,通常为三开间或五开间甚至七开间,进深通常用五柱、七柱。双坡顶,两侧山墙依屋顶高低砌成弧形或马鞍形。房屋内部结构特点主要考虑适于福州地区炎热、多雨的气候。前廊后堂,即建筑物前部留出一间廊位,用于通风、遮雨和纳凉。然后将明间用屏门隔为前后厅,前厅作为接待和公共活动场所,后厅则是供祀祖先的所在。次间、梢间则用作居室。还有一种结构,即第一进正坐仅作为厅堂使用。前廊后堂的形式依然不变,前部为廊位,堂用屏门隔为前厅、后厅。主建筑的前后均有天井,前天井比较宽阔,后天井相对狭窄。后天井两侧往往也建有披舍,用作厨房或供仆人居住使用。院落与院落之间均设院墙,以利于防火和防盗。

福州三坊七巷古民居的雨檐

在达官富绅建造的大院中往往有庭园设置,福州民间通称为“花厅”。三坊七巷民居豪宅中的花厅一般都设置在住宅轴线的另一侧。花厅中建置一座厅堂或双层楼房,四周种花植树,开掘池沼,建造假山,在池沼和假山间配置亭台楼阁或水榭。花厅、书房旁的鱼池、假山、亭台楼阁、小桥和水榭往往设计典雅,小巧玲珑,富有情趣。旧时富有人家的花厅一般用作读书、作画或接待亲朋好友吟诗作乐等活动的场所。每逢元宵灯节和中秋佳节,往往在花厅摆塔、摆鳌山或请戏班演戏、讲评话等,其乐融融。

三坊七巷民居大院的墙体多注意装饰艺术。一般大户人家的门前山墙都砌作马头形,气势雄伟。马头墙正立向墀头,用灰浆塑制各种花卉图案,十分美观。位在正坐建筑两侧的山墙则砌成鞍状,俗称“马鞍墙”,既气派又具有防火功能。最突出还是在院落的内向院墙的墙檐下的壁面上,往往灰塑一整套人物故事。故事内容大都是取材于住宅祖先的事迹或是民间流传的忠孝节义的故事等。此外还有各种象征吉祥如意的花卉、飞禽、走兽等图案。灰塑之外一般还在凹凸的线脚部位进行彩绘,彩绘的图案大都是缠枝和蕃莲吉祥草等。彩绘与灰塑使三坊七巷的白墙青瓦更加突出其淡雅、稳重的特色,具有画龙点睛的效果。

在三坊七巷古民居的内部建筑构件中,工匠们往往雕梁画栋,精心装饰。其通常主要雕饰的部位大致有三部分,一是厅堂的前廊构架和顶棚,二是厅堂明间的正立面,三是门窗户扇。廊位部分的修饰,明代的檐下出挑斗拱方正大方,拱(挑)的线条流畅,撩檐由令拱承托;清代的檐下斗拱,尤以斗的造型多样化见长,有梅花、海棠或蝶状形等,撩檐下用的是垂柱、雀替(挂络)。廊的构架,明代多数是平素无华,顶多在梁上、驼岸上雕刻花卉,棚顶采用弯椽;清式廊位构架的所有构件或大部分对象均施雕刻,雕刻内容有人物、花卉、鸟兽等。驼峰则常刻作狮形,民间俗称之“坐梁狮”。厅堂明间正立面装饰,屏门多数用朱红点金(也称“飞金”)。屏门上襻间的斗拱,明代常见用倒立人字驼峰和规整的一斗三升;清代则常见变形的一斗三升,雕刻成花篮形、宝瓶形、卷书形等等。雕刻中常见的这些卷书、诗词题刻、琴棋书画等图案,往往借以显示主人的高尚身份。

宅内门窗如花门隔扇等的装饰亦很精美别致。门窗的漏花采用镂空悬雕,榫接而成,工艺精巧,图案花饰丰富多彩。穿斗构架、插斗、童柱、月梁托座等处往往着重加以雕刻,以显现主次对比。各种吊柱一般都精雕细刻,形态各异。院内的柱础、台阶、门框、花座等建筑构件,往往也雕刻各种栩栩如生的山水花草或鸟兽虫鱼等。

三坊七巷的此类建筑很多,如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太傅陈宝琛的父亲陈承裘在文儒坊的故居,唐代名儒黄璞在黄巷的故居而后成为清代著名学者梁章钜的故居,黄花岗烈士林觉民在杨桥巷的故居而后成为现代著名文学家谢冰心的故居等。这些官宦富绅或书香门第人家的深门豪宅,往往是占地1000~2000平方米的大宅院,其间一般只住一个大家庭的10~20人,环境优雅,宽敞舒适。三坊七巷民居的屋脊、瓦垄和风火墙上,一般都设有陶制的辟邪物,形如狮子,福州民间叫“土猫”或“厝猫”,其功能为保护宅主平安、辟邪驱魔。在有的巷口的转角处,还设有“扛轿石”,这种嵌在墙上的方角方形石板,是为了旧时达官富绅乘轿通行时为防止撞坏轿杆而设置的,其不但颇具福州民居特色,同时也充满时代民俗风味。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5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