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本草纲目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本草纲目本草类著作。明李时珍(1518—1593)撰。五十二卷。时珍字东璧,号濒湖,蕲州(今湖北蕲春)人。父李言闻曾为太医院吏目,时珍承继家学,弃儒从医,博通医籍,医术精良,名重一时,官楚王府奉祠正。认为古籍所载旧药讹错疏漏较多,有重新估价补充、订正、整理之必要。遂遍访名医宿儒,广搜民间验方,远涉深山旷野,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参阅八百余种有关文献,以《证类本草》为底本,结合自身经验,历时二十七年,三易其稿,于万历六年(1578)撰成此书,约一百九十万字。前二卷为序例,包括七方、十剂、气味阴阳、升降浮沉、脏腑标本用药式,以及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反诸药,用药凡例和禁忌,为总论性质,于阴阳标本,君臣佐使论之最为详析。三、四卷为百病主治药,举百多种疾病常用药,便于临床择用。五至五十二卷为药品各论。按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器服、虫、鳞、介、禽、兽及人等十六部,分六十二类,共载药物一千八百九十二种。其中整理《证类本草》一千四百七十九种,取金元诸家所载三十九种,新增三百七十四种。附方一万余首,插图千余幅。对每种药物,又分校正、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诸项,均引历代名家论说,加以补充评论。全书规模宏伟,资料丰富。纠正旧本草错误,提出较为科学的药物分类法,纲目分明,方药结合,对药物采集与炮制鉴定,乃至栽培方法,多有记载。总结我国十六世纪前药学理论,丰富祖国医药学宝库。并对研究生物、化学、地理、地质、采矿等方面,均有较大贡献。但对所搜集大量资料缺乏精密选择和系统整理,引述前人论述处颇多删改是为不足。时珍卒后三年,始得刊行。有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 金陵胡承龙刊本,清顺治十二年(1655)书业堂刊本,一九七七年人民出版社刘衡如校勘本。国外有多种文字译本,誉称“东方医学巨典”或“中国植物志”。李涛《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华医史杂志》1954.168)、翟简卿《李时珍和“本草纲目”》(《人民日报》1961.4.9)、潘吉星《关于李时珍<本草纲目>外文译本的几个问题》(《中医杂志》1980.3.62)可供参考。 136 本草纲目中药学巨著。明代李时珍撰。据自序,本书自嘉靖壬子(1552),至万历戊寅(1578)撰成。著成后,未即刊行,到李氏死后3年,即万历24年(1596),其子建元献之于朝,始得刊行。全书52卷,约200万字。卷1、2录各家本草学序例,卷3、4为百病主治药,分述临床各科一百多种病症的治疗用药; 卷5至52,药物各论,将药物分为水、火、土等通列16部60类,收载药物1892种,其中新增374种,收载方剂11096首,插图1109幅,每种药物分列译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附方等项。本书总结了中国历代医药家在药物学方面的实践经验和药理理论,丰富了中国药物学内容,是明代药物成就的主要标志。进化论奠基人达尔文曾誉之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的博物学著作。 《本草纲目》bencaogangmu中国最著名的药物学著作。明代李时珍撰。他幼时深受疾病之苦,遂立志学医。在行医过程中深感历代本草的不足,于是决心重修本草。从动笔到完稿共二十七年,其间多次外出采药,并向药农、樵夫了解药物知识。同时为撰写《本草纲目》,他查阅历代文献八百余种,三易其稿,并动员全家儿孙及弟子做抄写、校对及绘图工作,终于在1578年完成了这部52卷的巨著。全书共收载药物1892种。对每种药物均以“释名”确定名称,“集解”叙述产地、形态、栽培及采集方法,“辨疑”、“正误”考订药物品种的真伪和纠正历史文献记录中的错误,“修治”说明炮制方法,“气味”、“主治”、“发明”分析药物的性味与功用,“附方”搜集古代医家和民间流传的方剂共11,000余首。此外,书中还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本草纲目》除在中医药学方面的贡献外,它还在我国传统植物分类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如将植物分为草、谷、菜、果、木五部,各部再分为若干类,其中把许多同科甚至同属的植物排列在一起,以示同类。如“山草类”中,把甘草、黄芪连排(属豆科植物);柴胡、防风、独活连排(属伞形科植物);“香木类”中把柏、松、杉连排(属裸子植物);“寓木类”中把茯苓、猪苓、雷丸连排(属多孔菌类)等。《本草纲目》所载植物不仅种类多,而且门类齐全,几乎包括了整个植物界所属的植物门类,即藻菌类植物、地衣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就植物的地理分布范围而言,反映了全国各地植物的大致风貌,并且记载了不少外来种类。此外,它还记述了丰富的动物学知识。《本草纲目》一方面总结了明以前我国药物学的经验,继承了历代本草学的精华,并加以整理提高;另一方面也为后世药物学以至动、植物学的研究和发展打下了基础。 《本草纲目》Compendium of MateriaMedica中国药物学的重要著作。以总结中国16世纪以前药物学的成就和经验为主,但对动、植物的分类,特别是在植物分类方面的研究比较详细,并包含有进化的思想,比西方分类学的创始人林奈 (Carlvon Linne’)著的《自然系统》约早150年,为世界药物学和植物学者所重视。 本草纲目中国古代药学史上部头最大、内容最丰富的药学巨著。明代李时珍撰成于1578年,初刊于万历21年(1593年)。全书共52卷,载药物1892种,其中植物药1094种,其余为矿物及其他药。由李时珍新增入的药物为374种,书中附有药物图1109幅,方剂11096首,约有8000多首是李氏自己搜集或拟定的。全书共约190万字,它是以《证类本草》为资料主体增删考订而成的。自 《证类本草》问世以来500余年间,又积累了大量用药经验和产生了许多药学著作,需要加以汇集总结。《证类本草》粗略的分类系统和以时代分层式的编写体例已难以适应归类、检索众多药物的需要。李时珍《本草纲目》出色地解决了以上问题。他充分吸取了历代本草的编纂经验,在保留标注引文出处的优良传统基础上,对古本草的旧分类法进行变革,即采用了 “不分三品,惟逐各部; 物以类聚,目随纲举”的多级分类法。全书药物以16部为纲,60类为目。各部又按“从微至巨”、“从贱至贵”为序排列。每一药物以正名为纲,附品为目;“标名为纲,列事为目”,形成了该书独特的纲目体系。这一富有创造性的体例不仅方便检索,更重要的是建立了较先进的药物分类系统。受陈藏器《本草拾遗》的影响,李时珍确定了该书收载药物“不厌详悉”,“虽冷僻不可遗”的原则。因此《本草纲目》从800余家文献中广泛搜集药物资料,补充了药品374种,极大丰富了中药学的内容,完成了明代药物集大成的历史任务。与《证类本草》不同的是,该书并不局限汇集资料,特别注重反映作者个人的新见解。尤其是药物品种考订方面成果累累。受儒家格物穷理及金元时张元素、李东垣医学思想的影响,该书在药学理论的系统归纳和探讨方面也颇多建树。该书药品众多,取材广博,因此其中也包含了相当丰富的自然科学(动、植、矿物学、化学等)知识。据考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在讨论鸡的变异、金鱼的育种家化时均引用了《本草纲目》的资料,并称它为“古代中国的百科全书”。该书刊行后,成为明末以后许多药学著作的资料源泉,产生了近百种后续性本草学著作,如《本草纲目拾遗》、《本草原始》等。该书至今已翻印80余次,并东传日本、对日本的药学、植物学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977~1981年间出版了刘衡如校点本,它是目前易得且精确的排印本。《本草纲目》有英、德、俄、法等多种文字的节译本。 《本草纲目》Bencaogangmu是明代李时珍修撰的一部系统总结我国16世纪以前医药学经验的巨著。李时珍(1518—1593)字东壁,号频湖,湖北蕲州(今湖北蕲春县)人,出身世代医家。他继承家学,重视对药物的研究,重视临床实践。他亲自上山采药、收集民间药方,同时参考历代医药书籍800余种,对药物加以鉴别考证,纠正了古代本草书籍中的许多错误,经过近30年的艰苦劳动,于万历六年(1578)著成这部巨著。《本草纲目》共52卷,分16部,60类。收载药物1 892种,其中374种是李时珍增加的。《纲目》对每种药物均以“释名”确定名称:“集解”叙述产地、形态,栽培及采集方法;“辨疑”、“正误”考订药物品种真伪和纠正史籍的错误;“修治”说明炮炙法;“气味”、“主治”、“发明”分析药物的性味与功用;“附方”搜集古代和民间方剂共11000余种。并附有1 100余幅药物形态图。《纲目》丰富的内容,系统地总结了我国16世纪前药物学的经验,而且对我国的植物学、矿物学、化学的发展均有相当的贡献。本书有数种外文译本在国外流传,并被称为16世纪中国科技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近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标点整理本最为通行。 《本草纲目》Bencaogangmu明代杰出的药物学家李时珍所编纂的一部药典。李时珍,字东壁,号频湖,湖北蕲州(今蕲春)人。出身于医生世家,曾在楚王府和北京太医院任职。后辞官回乡行医和从事医学著述工作。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他发现前人所著的“本草”都有许多不足之处,其中有些谬误还会造成严重的医疗事故。因此,他立志辨疑订误,重新编纂一部本草。在编纂过程中,他参阅古书八百多种,还遍访名医宿儒,远涉崇山峻岭,在樵夫、药农和猎户的帮助下,收集药物标本。经过27年的努力,他终于最后完成了《本草纲目》的编写工作。这部书共190多万字,分为52卷,16部,62类。收载药物1 892种,药方11 096个,并附插图1 160幅。书中使用了科学的分类方法,将所载药物以先矿物,次植物,后动物的顺序加以编排,并对每种药物的名称、性能、用途、制作作了说明,订正了一些历代相治的错误。对于传统药书中某些迷信的记载,亦给予了一定的批判。还增补进374种新药。全书集中代表了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水平,是我国和世界医药学和植物学宝库中的宝贵财富。它已被译成日、英、法、德、俄、拉丁等文字,在全世界广泛流传。 本草纲目(明)李时珍撰。52卷。前两卷为总论性质;三、四卷为主治百病药;以后各卷为药品各论,按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器服、虫、鳞、介、禽、兽及人等16部,分62类,收录药物1892种,附药方1万余方,插图千余幅。每种药物之下又分校正、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诸项。有人民出版社1977年刘衡如校勘本通行。 本草纲目本草学著作名。明李时珍撰成于1578年。以每药“标正名为纲,附释名为目”,故名。全书共52卷。载药1892种,其中植物药1094种,由李时珍新增入的药物为374种。书中附有药图1109幅,方剂11096首。每种药物分别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方等项,内容极为丰富。其不仅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综合了大量的科学资料,亦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法,并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本书自1593年刊行以后,复刻甚多,并有数种外文译本在国外流传,是一部有很高学术价值的药物学巨著。 《本草纲目》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中国明代有农业内容的中药学名著。李时珍撰。时珍字东璧,今湖北蕲春县人。本书是历来公认的集本草大成的巨著,是作者经30年辛劳,参考800多种著作,并经调查访问,改写三次而成。成书于1578年,12年后第一次付刻,以后不断重刊,流传极广,闻名于国内外。全书52卷,分为16部,60类,其中谷部、菜部、果部、木部、鳞部、介部、禽部、兽部,以及草部、虫部中,均有农学方面的内容,故本书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农学很有价值的重要著作。 本草纲目五十二卷。明李时珍 (1518—1593)撰。李时珍字东壁,号濒湖山人,蕲州 (今湖北蕲春)人。李时珍出生于一个世医家庭。祖父即行医,父亲李言闻,又名李月池,系当地名医,曾做过“太医吏目”,著有 《四珍发明》、《艾叶传》、《痘疹证治》等著作。李时珍受父亲影响极深。从小喜爱医药,虽经父亲督促,精读四书五经、坟典传奇,却无心功名,终于继承家学,弃儒从医,博通医籍,医术精良,名重一时,官楚王府奉祠正,掌管良医所。李时珍勤奋学习,广泛搜罗,曾闭门读书达十年之久。精通古代经史子集各部著作,于史学、哲学、文字学、训诂学等方面,造诣甚深。对于考释药物名称、药性、治疗等方面,均取得良好基础。同时又躬身实践,向农夫、渔夫、车夫、手工业工人学习技艺,进行临床药理实验。比如为了区别蓬虆的五种不同品种、他亲自采集,一一比较,并与古书《尔雅》相对照。李氏认为古籍所载旧药讹错疏漏较多,有重新估价、补充、订正、整理之必要。尤其是前代本草存在问题更多,如分类不详,名目错讹,以及新发现的药物未有著录等,便有重编本草之志。遂遍访名医宿儒,广泛搜集民间验方,远涉深山旷野,采集药物标本,摹绘图像,并检阅八百余种有关文献,以 《类证本草》为底本,结合自身经验,历时二十七年,三易其稿,于万历六年(1578)撰成此书。此书直到李时珍晚年才开始雕板,刊板雕成时,未及成书,李时珍便去世了。本书共一百九十万字,五十二卷。全书把药物分十六部,六十二类。十六部为水、火、土、金石、草、果、菜、谷、木、服器、虫、鳞、介、禽、兽、人。每部中又分类,如草部,分为山草、芳草、隰草、蔓草、毒草、水草、石草、苔类、杂草九类。谷部分为麻麦稻类、稷粟类、菽豆类、造酿类四类。共收药一千八百九十二种,比前人新增三百七十四种。新增品种多为西北、西南地方药物和宋以后由于海外交通发达的舶来药物,如葡萄、胡萝卜、南瓜、甘薯、三七、茉莉、郁金香、樟脑等之类。其中整理《证类本草》药物一千四百七十九种,取金元诸家所载三十九种。附方一万余首,插图千余幅。卷一、卷二为序例,包括七方、十剂、气味阴阳、升降浮沉、脏腑标本用药式,以及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反诸药,用药凡例和禁忌,为总论性质,于阴阳标本,君臣佐使论最为详析。卷三、卷四为百病主治药,举百多种疾病常用药,便于临床择用。卷五至卷五十二为药品总论。对每种药物又分校正、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诸项,均引历代名家论说,加以补充评论。本书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它全面而系统地总结了我国明朝中期(十六世纪)以前药物学的巨大成就,把我国医药科学水平提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在编写体例上,本书具有“振纲分目”、“纲目分明”的特点,提出了当时最先进的药物分类法。按自然属性分类,把矿物药分作水、火、土、金石四部;植物药物分作草、谷、菜、果、木五部;动物性药物分作虫、鳞、介、禽、兽、人六部。同时系统地记述了药物的各种知识,每种药物标一总目,作为“纲”,下面列目,包括解释药物名称的来源和依据,说明产地、形态和采集方法等,阐述炮制方法,说明药物性质,阐述药物功用,记述前人和他自己投入这种药的临床经验和对药理方面的探讨等方面论述。既支脉分明,又便于检索切合实用。此书十分注重实用,开辟了 “百病主治”栏,把常见病分成一百七十七类,详细地记述每一类病的治疗方法,并且列出足够的药物,供开方时使用。同时每种药物后面都有附方,其中有八千一百六十一个药方为李时珍亲自从民间采集。全书规模宏伟,资料丰富,纠正旧本草错误,不仅为一部药物学巨著,而且是一部详明的植物学、动物学和矿物学专著。书中共记载植物一千零九十四种,对植物的品种、形态、气味和医疗功能都有详细的记载,并附有精细的插图,为植物标本的采集、辨认及分析、比较等研究工作提供了十分可贵的资料。书中记载矿物二百七十六种,其中对金属和化合物的产地、形色、鉴别、采掘方法等都有详细的记载。对无机药物的化学性质及蒸发、蒸馏、升华、结晶、沉淀等技术亦有记载。此书是一部内容十分广泛的科学著作,对我国和世界的医学发展都有重要意义。李时珍亦为我国医学史上一位有很大贡献的药学家,明代著名文人王世贞在为此书作序时称:“予开卷细玩,每药标正名为纲,附释名为目”,“次以集解、辨疑、正误,详其土产、形状,次以气味、主治、附方,著其体用”,“如入金谷之园,神色夺目”。评价颇高。此书刊印后影响极大,国外亦有多种译本。被誉称为 “东方医学巨典”或“中国植物志”。但李时珍对所搜集的大量资料缺乏精密选择和系统整理,引述前人论述处颇多删改,是为此书不足。李时珍著述丰富,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脉诀考证》、《五脏图论》、《三焦客难》、《命门考》等医著,文学方面有《唐律》、《所管诗》等书。《本草纲目》 为其代表作,有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金陵胡承龙刊本,清顺治十二年(1655)书业堂刊本,《四库全书》本,1977年人民出版社刘衡如校勘本。 《本草纲目》李时珍 (1518—1593),字东壁,中国湖北蕲州人。出生在医学世家,从小受到医药知识的薰陶。李时珍少时体弱多病,对医药的重要性有深刻的体会。他在14岁考取秀才后,三次乡试未中举,便放弃仕途,专事医药学的研究。他在学医过程中,发现历代本草书中有不少错误,如天南星和虎掌,原是一种植物,却误认为两种药。甚至分类上,误把虫类列入木类,把有毒的水银说成无毒等,于是,他立志重修本草。他医术高明,曾被推荐到楚王府和太医院任职。在此期间,他利用有利条件阅读了很多药学专著。但由于当时的太医多与方生术士同流合污,他愤而辞归,开始了自修本草的艰难历程。 《本草纲目》李时珍 (1518—1593),字东璧,中国湖北蕲州人。出生在医学世家,从小受到医药知识的熏陶。李时珍少时体弱多病,对医药的重要性有深刻的体会。他在14岁考取秀才后,三次乡试未中举,便放弃仕途,专事医药学的研究。他在学医过程中,发现历代本草书中有不少错误,如天南星和虎掌,原是一种植物,却误认为两种药。甚至分类上,误把虫类列入木类,把有毒的水银说成无毒等,于是,他立志重修本草。他医术高明,曾被推荐到楚王府和太医院任职。在此期间,他利用有利条件阅读了很多药学专著。但由于当时的太医多与方生术士同流合污,他愤而辞归,开始了自修本草的艰难历程。 《本草纲目》中国药物学著作。明李时珍(1518~1593)著。历时28年,参考800多种医书文献,亲到深山旷野考察各种植物、动物、矿物,求教于药农。成书于1578年(明万历六年)。全书共52卷,分为16部,62类。收录原有诸家“本书”所载药物1518种,新增374种,总计收载药物1892种。其中植物药1094种,动物药443种,矿石355种,插图1160幅。将植物分成草、谷、菜、果、木5部,31类;将动物分成虫、鳞、介、禽、兽、人6部,20类。“附方”搜集古代医家和民间流传的方剂11000多。首刊于万历十八年(1590)。由南京的书坊刊行,复刻甚多。1606年传入日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本草纲目》点校本,采用1603年江西初刻本作为底本,并与湖北等版本对校,还参考一些重要资料,经专家进行认真整理点校,成为《本草纲目》迄今最佳的定本。 ![]() (上卷) 主要责任者: 李时珍 责任方式: 著 出版者: 天津古籍出版社 出版地: 天津 字数: 980 千字 页码: 1-207 开本: 16 中图分类号: R281.3 分辑名:上卷 语种:中 定价:210.00(全二卷) 出版时间:2006-08 丛书多卷书否:是 书目简介:本册工具书共收录421条词条。 被引频次:49 ![]() (下卷) 主要责任者: 李时珍 责任方式: 著 出版者: 天津古籍出版社 出版地: 天津 页码: 208-427 中图分类号: R281.3 分辑名:下卷 语种:中 定价:210.00(全二卷) 出版时间:2006-08 丛书多卷书否:是 书目简介:本册工具书共收录983条词条。 被引频次:49 ![]() 主要责任者: (明)李时珍;张守康 责任方式: 编著;校注 出版者: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地: 北京 字数: 1984 千字 页码: 1-1210 开本: 16 中图分类号: R281.3 装帧: 精 语种:中 定价:117.00 出版时间:1998-02 丛书多卷书否:否 书目简介:本册工具书共收录1855条词条。 被引频次:790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