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秦锬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秦锬分类:【传统文化】 又名铍、 、钛。 一种刺击型长柄兵器,锬头形似短剑。起源于春秋前期,由于地域不同,对其称呼各异,东南吴越一带称铍,秦与中原一带称锬,燕国称钛。《扬子方言》曰:“锬谓之铍”,注:“今江东呼大矛为铍”。秦灭楚以后也有称锬为铍,云梦秦简《秦律杂抄》有“铍、戟、矛有室者……”1974至1981年,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出土了16件铜锬,锬头形似短剑,为两侧六面的扁体,前锐后宽,刃口为直线,前收为锋,茎部装一字形格,茎体扁平,下部有孔,贯钉以与?固,?为木质,下装有铜 。 锬头长35.2厘米,其中身长23.5厘米、茎长11.7厘米,连?一起通长359至382厘米。锬头上均刻有秦小篆铭文,其中十五年锬3件,锬身刻“十五年寺工 造工黑”、“十五年寺工 工?”(两件);十六年锬一件,刻“十六年寺工 造工黑”;十七年锬六件,均刻“十七年寺工 造工?”;十八年锬一件,刻“十八年寺工 工?”;十九年锬五件,均刻“十九寺工邦工目”。16件锬的锬格上均刻“寺工”二字,锬茎上刻“丙□”、“戊六”、“子”等为顺序编号,有6件锬茎上刻“左”字,和其他字不连属,似为兵器置放地“左库”的省称。16件锬的纪年均为秦始皇纪年(前232―前228)。“寺工”为寺工工师之省称,似为此兵器的监造者和主造者。实际铸造工匠分别为黑、?、目三人。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