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秧歌舞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秧歌舞分类:【地域文化】 满汉族民间舞蹈。盛行于东北各地。初、多在上元之夜表演。舞者10数人至数十人,各持尺许两圆木,戛击对击,1人于队前指挥,三四人扮妇女,三四人扮参军,及持伞灯者、卖膏药者前导,以锣鼓伴奏,节奏由指挥定。“舞毕而歌,歌毕而舞。”有徒步、高跷之分。若两秧歌队相遇则行抗肩礼。经演变又有舞龙灯、耍狮、跑旱船、跑驴等与之同时表演,男女皆有。现又演变为平日锻炼或喜庆日的群众性游艺的文体活动,深为东北人民所喜爱。 这是深为清代北京满族人所喜爱的一种集体歌舞形式。每逢元旦、上元等节,满人必扭秧歌,载歌载舞。满族秧歌舞与汉族秧歌在服饰、舞姿、阵法上都有不同,多大开大合大扭摆,还有模拟征战与狩猎的动作。秧歌舞在北京一直保持到现在,只不过基本失去当时的风格了,而更接近于汉族传统秧歌。 以上所述,基本上可以看出北京历史上音乐舞蹈的内容、形式与规模。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