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稷下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稷下分类:【传统文化】 古地名。战国时学术中心。齐国都城临淄(今属山东淄博市)稷门(西边南首门)附近地区。齐国自桓公起,即于稷下建学宫,“设大夫之号,招致贤人而尊宠之”任其讲学议论,盛况空前。至宣王时,“自如驺(zōu邹)衍、淳于髡(kūn坤)、田骈、接予、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是以齐稷下学士复盛,且数百千人。”(《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古地名。在今淄博市。齐都临淄稷门(西边南首门)附近地区(一说因临淄在稷山下而得名)。齐宣王继其祖桓公、父威王在此置“稷下学宫”,《史记》载:“齐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邹衍、淳于髡、接子、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是以稷下学士复盛。”最多时达数千人,包括慎到、鲁仲连、荀况等著名人物。学宫的设置,对当时开展百家争鸣、繁荣学术,起了很大作用,甚至对齐鲁以后数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